警惕身边的不法信贷中介 广大市民应理性借贷

最新信息

警惕身边的不法信贷中介 广大市民应理性借贷
2024-01-05 12:24:00
近年来,金融市场存在不法信贷中介假冒银行名义,打着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等旗号,并谎称有内部渠道可以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或加快放款速度,诱导借款人办理贷款。其实,这些只不过是非法信贷中介诱骗借款人的营销噱头,不仅严重危害金融管理秩序,还严重侵害市民合法权益,危害性极大。
  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日前联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防范不法贷款中介风险规范金融营销行为的公告》,要求广大市民警惕不法信贷中介的套路陷阱,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坚决抵制扰乱金融秩序和影响金融安全的非法信贷中介活动。从金融市场情况看,目前非法信贷中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行骗模式:
  一是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实则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办贷款。其实,从法理上看,非法信贷中介与银行(包括银行贷款中心)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银行不可能委托非法信贷中介办理贷款业务。另外,一些非法信贷中介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其实,正规金融机构并不存在所谓“内部流程”,所有的信贷流程都是公开的、透明的和合规的,更不可能委托非法中介代为办理对外信贷业务。因此,非法信贷中介的宣传实际上就是虚构谎言和自我营销手段而已。
  二是提供名不副实的金融服务。非法信贷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市民群体下手,通过伪造申贷材料、捆绑销售保险等方式,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甚至谎称有内部渠道可以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或加快放款速度,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并非提供真实、有效服务。事实上,市民完全可以通过正规商业银行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放款效率也是很快的。
  三是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甚至“全免手续费”等幌子吸引广大市民。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信贷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其指定账户“走账”,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一部分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直接面临经济损失。
  为此,广大市民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理性借贷,树立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如果市民确需中介服务,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不轻信所谓“低息、免费、快速、无抵押”虚假宣传,应该认真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充分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等相关产品的息费价格、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比如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合理使用贷款产品,量力而行,理性借贷,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最后入不敷出,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是市民如果有借款需求,也不要轻易在贷款中介的网页、APP、小程序上填报“姓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相关手续,全面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珍惜个人征信,理性借贷,及时还款。
  三是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市民要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止资金被骗。
  四是市民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产生了法律纠纷,或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应保存好相关书证、物证、电子交易记录以及联系有关证人,及时向金融机构投诉,也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借款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警惕身边的不法信贷中介 广大市民应理性借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