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将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产业已达千亿规模,机遇有多大?

最新信息

上海今年将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产业已达千亿规模,机遇有多大?
2024-01-05 19:12:00
徐杨(化名)在上海一家国内头部智能机器人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他们生产的机器人广泛运用到食品包装、医疗、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灵活的机械手臂在各行各业有条不紊地生产、作业。在机器人忙碌地挥舞手臂的背后,则是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与实力的不断提升。
  “今年是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提质年,上海将围绕‘(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落实‘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加快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赋能、网络化协同。”1月3日,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上海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透露,今年上海将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也在会上说,智能制造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将智能工厂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是上海超大城市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智造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此举,智能算法、智能算力、工业数据相关产业、云计算、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都将迎来发展机遇。对于上海而言,智能工厂将极大地提升上海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上海制造向高质量发展。
  打造“智造”新高地
  作为新型工业化重要一环,智能制造在上海持续推进多年,各项指标领先全国。
  这从系列数据上可见一斑。上海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19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上海60家单位的111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数据显示,上海正在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智能制造这一“新质生产力”,更催生了如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这样的“集成+硬件”双百亿企业。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面向宁德时代比亚迪、空客、波音、中国商飞、特斯拉等重点客户,既卖装备产品,又卖解决方案,年销售收入均已超过100亿元。
  在此基础上,1月3日上海召开的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画下了上海智能制造的新蓝图。
  按照上海市经信委的部署,2024年,上海计划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其中达到示范性(L3级)和标杆性(L4级)的比例力争超过70%。聚焦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工厂+”行动,“+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都市产业”等重点行业。
  事实上,上海智能工厂建设已进入到分级分类构建“产业大脑”的层面。“产业大脑”是以AI为驱动,在智能工厂“机器换人”基础上作进一步跃升,可分为终端级、工厂级、企业级、产业级、行业级,也涉及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不同分类。不同级别的智能工厂,需要配置相应的“产业大脑”,如L3级示范性和L4级标杆性智能工厂,前者适合装上“产业级大脑”,后者则应配以“行业级大脑”。
  并且,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早、推进深入,如延锋金桥智能制造工厂,为上汽通用、北美通用和特斯拉等提供包括座舱模块、仪表板总成等主要汽车内饰产品,早在2017年就启动数字化转型,正探索定制化的“专频专网智能工厂”,并进一步开拓智慧质量探测系统、重点设备智能管控、分散设备能源管理、柔性可配置制造模式、移动物料高精度定位等全新场景。
  盘和林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具有国际视野,人才供给充沛,产业发达,因此上海智造发展具备较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大放异彩。
  机遇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千余家已开展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的企业中,数字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占比约35%。
  2023年起,上海发布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和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带动1万台新增机器人走进智能工厂。目前上海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为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表示,今年,上海将聚焦通用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模型技术运用到智能机器人上面,实现多场景、跨场景的协作作业,弥补以往专用、特种机器人的局限。
  行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大量人才的需求。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工作的徐杨对此颇有感慨。据他观察,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的智能制造都发展迅速,从去年开始咨询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的猎头明显增加,人才需求量迅速扩大,行业待遇也水涨船高,智能机器人火热再加上芯片制造、检测设备的大量人才缺口,进一步导致传动行业比前些年拥有更多的机会。
  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小则反映在行业人才身上,大则将推进上海乃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发展速度非常快,且国家产业政策也支持科技创新。而上海有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工厂和基地、人才的规模化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未来智能化的应用市场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包括境外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上海发展智能化工厂有非常长远的发展前景。对上海经济发展而言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内在的质量,同时将会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了人才、金融、海外市场、智能化基地四大“拳头”的支撑,上海智能化的经济发展将会出现提速发展趋势。事实上包括特斯拉以及很多芯片制造企业落地上海,对上海经济发展内在质量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且,“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是中国经济乃至亚太经济的领头羊,在此背景下,上海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会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的质量乃至极大提升全球经济的发展。”王红英进一步说。
  毋庸置疑,上海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着提升的空间。
  陈杰指出,上海的制造业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要突破瓶颈,上海面临着土地、人力成本、环境等制约,“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最近都在做数据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土地资源如何更好地释放等等,但这些毕竟是有限的,更多是要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推动智能制造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盘和林同样认为,上海制造业的瓶颈在于数据、在于技术,其中数据要素是智能发展的根本,而技术中,诸如芯片、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等短板会限制智能发展的空间。对于如何突破瓶颈,他认为,可以利用上海国际都市的优势,对内依托科研机构和产业协同创新,对外通过国际并购和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技术和人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今年将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产业已达千亿规模,机遇有多大?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