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最新信息

武夷山国家公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2024-01-09 03:17:00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记者近期调研发现,近年来,当地依托智能管理、网格巡护、科学修复等措施守护美好生态,使得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物种不断“上新”。同时,当地还通过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努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使得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美好愿景逐步变成现实。
  生物多样性记录不断“刷新”
  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横跨福建、江西两省,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是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的根本手段。为进一步摸清生物资源本底、检验保护管理成效,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分别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
  据了解,资源本底调查启动以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20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深入实地调查百余次,全面调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主要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累计发现了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等24个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通过调查,已基本掌握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记录了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南方红豆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这充分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壮大。”
  创新管护模式呵护良好生态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建设国家公园的重点任务。记者调研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提升保护成效。
  智能管理提升管护效能。把柴刀别在腰后、带上干粮和应急包……一番准备过后,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护林员李万松和同伴陈水旺一起骑上摩托车钻进山林,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巡山期间,李万松不时打开手机上的“巡检助手”App上传巡山实况。
  巡山实况很快就汇总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后台工作人员在电脑端就能实时看到巡护人员数量、巡护人员定位、巡山轨迹等信息。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负责人廖传平说,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等情况,实现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等动态监管。
  严格管控筑牢安全屏障。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兆平介绍,国家公园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防火、防虫、防盗有效融入“网格化”巡护管理,划分为87个网格,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
  科学修复助力生态恢复。严格管控之余,武夷山国家公园还注重以“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的方式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说,国家公园专门出台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意见,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全面禁止林木采伐,因地制宜开展退化林分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62.5万亩。
  得益于管护水平稳步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持续向好。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植被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达96.72%;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如今,“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远离化肥农药、施用有机肥”的生态茶园已在武夷山“遍地开花”。按照“十四五”期间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武夷山全市将基本建成近15万亩高标准生态茶园。
  方燕鸿说,在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国家公园还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和保护管理,努力破解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林农增收的矛盾,增加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国家公园这块金字招牌,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据测算,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内桐木、坳头2个完整行政村人均收入分别比周边村高0.76万元和0.85万元。建阳区黄坑镇坳头村茶农郑永明说,全村3000多亩茶园不施肥、不打药,每到制茶季,慕名而来的茶商、茶客不在少数,茶叶价格也水涨船高。“村里的茶青不愁卖,很多头回客都成了回头客。”
  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说,南平已在1001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外,划定4252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用“环带”这个“外圈”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南平将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武夷山国家公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