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种力量织好基层治理“生态网”

最新信息

N种力量织好基层治理“生态网”
2024-01-09 10:09:00
日前,汕尾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和平安乡村建设第二场现场推进会在陆丰召开。本次现场推进会以“现场观摩+提问交流+汇报发言”的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实地观摩陆丰市东海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和东海街道六驿村社会治理工作站的阵地建设运行情况,对其基层治理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看得见、管得着、治理好”是陆丰践行“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和平安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资源力量整合到机制运行保障,从制度优化完善到干部活力激发,陆丰全面开启基层治理的“动力引擎”,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方日报记者陈保良
  夯实组织体系全面提升善治水平
  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安全稳定,重心在基层。陆丰从实际出发,紧抓体系建设,制定印发《关于构建“四建三明”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指导意见》《陆丰市关于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分解各地各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工,确保责任主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地落实,多形式激活干部“红色细胞”,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遇到的问题在这里能够迎刃而解,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好,办事快,效率高,确实是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此前遇到财务纠纷的王阿姨告诉记者,陆丰市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跟进处理,联系相关部门依法办案,成功维护王阿姨的合法利益。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陆丰坚持以服务为本,创新打造镇级“一厅七室”的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着力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聚焦建设标准、功能定位、运行模式等各个维度,全力将镇级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打造成为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心理安抚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
  基层治理讲究化繁为易,让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陆丰紧抓阵地建设,搭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超市(下称“调解超市”)为“治理中枢”,统筹、协调全市重大矛盾纠纷事项的分拨、调解、指导督促等工作。调解超市成立以来,共承接全市重难点矛盾案件48宗,化解39宗,化解率81.1%。
  作为县级中心,调解超市重点承接“疑难杂案”,特别是一些跨区域、跨部门、案情复杂和久拖不决的案件,由矛盾调解超市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判,定权定责,打通职能壁垒,形成部门合力,有力破解群众“求助迷茫”和部门“力量分散”的难题。
  金厢镇水乾村村民陈某前来金厢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反映山门村村民周某在抖音上发布其欠钱不还信息,要求给予解决。金厢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纠纷实质,主动接入调解,通过联系山门村当事人周某,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最终说服陈某将所欠余额7000元付还周某,周某在抖音上道歉并删除之前发布的有关视频,顺利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控制事件的升级激化,避免不良影响。
  目前,陆丰市已完成22个镇级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和192个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工作站)打造的“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全链条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已初步成形,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织密基层网格切实提高精治效率
  “基层治理网格不仅要织得密,更要织得牢。”陆丰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黄晓扬表示,陆丰紧抓网格管理,整合各类网格化管理业务,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治理要素,将全市划分为1个总网格、23个大网格、347个中网格、2267个小网格,压实网格联防队员“十大职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解”,推动各类矛盾类型“一网兜住”,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陆丰积极探索“微网格”治理模式创新,实行“小网格长+全科网格员+N个微网格联络员”的治理基本模式。
  目前,全市已划分“微网格”1763个,配备“微网格”联络员共1742名。2023年以来,陆丰市网格联防队员共上报网格事件78320条,基本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基层治理网格的组成不仅仅是独立的网格员个体,各大职能部门组织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理中枢点”。
  “组团式”的基层服务,取得了实打实的工作成效。陆丰注重强化资源统筹,明确综治、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妇联等部门长期进驻;落实综合执法办、应急办、社会事务办、规建办等部门“定时值岗、平时约岗、即时到岗”;依托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工作站),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行政调解业务体系,链接31个职能部门和23个属地行政力量资源,衔接行业仲裁、法援、诉讼等法治解纷资源11项,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向专业化、行政化、法治化发展。
  基层治理要以法为尺,与民同守。陆丰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优势,落实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早,从源头上化解、减少矛盾纠纷。
  八万镇调解员在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中,发现石溪村委会围仔村发生一宗农田耕种引发的村民纠纷,矛盾双方谁也不肯先让步。调解员在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后,对双方进行耐心劝解,及时阻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矛盾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不写“空头支票”,只干“惠民实事”。陆丰以“6”基层政法单位及网格为基础,调动“N”股专业力量,组建服务团队,开展涵盖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帮扶救助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汇聚N种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东海街道南堤社区网格联防队员吴彬宾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老人跌倒在地,老人身体并无大碍,但他却讲不出自己家的具体住址。吴彬宾立即通过工作群进行上报,同时联系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通过线上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线下的实地探访相结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获得老人具体住址,及时护送老人安全到家。
  如此高效妥善解决群众问题,已然成为东海街道的工作日常。街道坚持“党建红”引领“综治蓝”,以党工委领导、街道主导、综治协调为原则,成立“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开展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性增加2个功能室,打造接访大厅,网格工作室、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调解员培训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平安建设慈善基金会联络点等“一厅七室”,打造开放式“去窗口化”接访大厅,完善功能室硬件设施配套。
  2023年以来,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通过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解决各类矛盾案件108宗,助力街道基层治理“看得见、管得着、治理好”。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其中打通民生反馈渠道是关键。”东海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蔡培元表示,街道聚焦以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为主阵地,以“民情地图+全科网格”为主链条,畅通线上线下矛盾纠纷化解“两大渠道”。
  其中,街道科学精准划分920个“微网格”,形成指令直通“末梢”、分层分级设置、扁平化管理运行的“大中小微”四级网格治理架构,通过日常巡查和服务管理,及时感知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网格员上报自行处置矛盾纠纷181宗,100%化解在当地。
  从民情民意的收集汇总,到公共服务的线上整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民情地图”应用,不但为基层干部“松绑”,更促进了知晓民情的精细化、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群众的便捷化,进而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基层治理要“落地生根”,同时也要“枝繁叶茂”。东海街道扎根基层,建立“村(居)民小组-村(社区)-街道-市”四级矛盾纠纷调解机构,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2名,培养各领域业务能手参与调解,提升矛盾调解能力水平;23个村(社区)依托社会治理(综治)工作站,发挥村社区干部、“一村一法律顾问”、93名“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等调解能手,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村(居)民小组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成立73个调解小组,科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无论是买菜缺斤少两,或是企业工资亏欠,还是房地产违规用地等各种难事、烦心事通通可以解决……东海街道重点落实综治、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长期进驻,法庭、派出所等政法力量进行轮岗,充分发挥“N”种力量,让“民之愁盼”变成“民生所赞”。
  ■一线案例
  六驿村绘就
  平安乡村新图景
  东海街道六驿村位于陆城中部,土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3户10626人,令人感叹的是,六驿村发挥区域优势打造集体经济收入近千万元的“黄金菜篮子”——金驿市场,包括6万平方米综合市场、5700平方米仓库,共有商铺636间,入驻商户200多家,成为东海街道最大的综合市场和蔬菜集散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0万元,2023年有望超千万元,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村里富起来了,百姓的生活也好起来了。”东海街道驻六驿村干部蔡杰伟告诉记者,聚焦“看病难”“读书难”问题,六驿村每年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累计投入上千万元建设升级六驿学校并设立奖学金;同时坚持集体收入集体收益原则,对全村3097人每年每人分红1000元,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泽于民。
  可观的村集体经济背后,必然离不开“稳扎稳打”的基层社会治理,六驿村“看得见、摸得着”的“组合拳”治理妙招是平安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
  2023年以来,六驿村以创建“三零”平安单位为契机,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其中离不开背后高效的治理模式。
  首先是抓“中心”,构建“驿”中枢。平安乡村建设以六驿村社会治理工作站为中心,统筹党员干部、驻村干部、民警、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村内乡贤等多方力量,围绕“六好八无八不发生”,一体推进社会治安、禁毒、消防安全、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同时加强研判分析,定期召开会议掌握动态形势,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全域善治、全域平安、全域幸福。
  其次是抓“队伍”,建强“驿”网格。“我们村里24小时都有网格员和治安队员在值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村里出现相关状况,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蔡杰伟告诉记者,六驿村坚持全村网格化管理,建立“6+24+97”网格联防治理体系,即6名专职网格员加24名村治安队员走格触网97个微网格,针对户籍人口集中、流动人口集中、商贸区域集中等类型划分微网格,将辖区内的“人、地、事、物”全部纳入网格,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同时统一配备巡逻摩托车和警用装备设施,实行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巡逻,将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全村各个细小单元,真正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员、员在格中、格事尽知”。
  “我们做群众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要亲身走进大家的生活里去,这样才能拿稳基础治理的‘敲门砖’。”六驿村网格员队长黄陆奎告诉记者,他在六驿村当网格员已有3年之久,深入基层工作要讲究方法,很多情况下群众是会“认脸熟”的,如果网格员跟群众关系足够好,像人口信息登记、入户宣传这些基层工作就会变得轻松不少。
  “我基本上每周都会亲自走访低保户、孤寡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看护对象,看看他们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黄陆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天气转凉,他与其他基层干部一起走访慰问69岁的孤寡老人黄炳坤,为他送去棉被和一些生活物资。
  最后是抓“平台”,用好“驿”数据。六驿村依托“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完成“四标四实”数据采集工作,实现人、地、物等基础信息和社会治理要素的归集汇总和数字化呈现,构建市场监控中枢,在市场内每条巷道安装24小时监控摄像头,做到专人监控,维护村内形势平安稳定。
  “老百姓遇到问题只需要一通电话,我们就随叫随到。”六驿村第二网格队员卢俊杰告诉记者,他们时刻留意网格辖区内的视频监控,如之前发现桃园13巷邻里之间发生冲突,他立马赶往现场,及时做好调解,最终顺利化解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六驿村的治理也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其重点打造陆丰县总农会旧址红色文化阵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回顾历史,追寻红色印记;筹资120多万元建设村老年活动中心,挖掘停办40多年的《陆驿轩》曲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常态化对高龄老人、困难村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设立爱心食堂,为留守老人解决“吃饭难”问题,切实让村民们“驿”起过上平安乡村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N种力量织好基层治理“生态网”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