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为高原乡村振兴赋能

最新信息

冰雪经济为高原乡村振兴赋能
2024-01-12 13:13:00
穿着酷炫的滑雪服、佩戴雪镜、手持雪杖,滑雪爱好者张国宁在雪道上沿着“之”字形俯冲而下,享受着风驰电掣般的极致体验。
  37岁的张国宁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记者见到他时,他带着家人在当地康乐滑雪场体验滑雪魅力。蓝天白云下,伴随着溅起的朵朵雪花,滑雪爱好者在雪道上滑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康乐滑雪场位于大通县东峡镇康乐村,距县城16公里,雪场占地面积约160亩,其独特的地貌和气候使雪场具备了雪质好、雪期长的自然条件。滑雪场四面松树环绕,很多游客来雪场游玩“打卡”,零基础的滑雪新手和滑雪发烧友们在这里亲近自然,体验滑雪乐趣。
  康乐滑雪场经理马锦云介绍,这座海拔2700多米的滑雪场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每到冬季,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滑雪服、带上滑雪板、脚踏冰刀走向雪场、冰面……冰雪运动给一处处冰雪场地增添了人气与活力,也改变着周边乡村居民的生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冰雪产业发展有望打破青藏高原“夏季短暂、冬季漫长”的旅游发展瓶颈,高原冰雪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产业正在实现深度融合,单一的冰雪观光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36岁的马生明家住康乐滑雪场附近,平时从事家政装修。每年1月至3月,他作为雪场的双板滑雪教练,每月能增收近7000元。“在健身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滑雪教练是一份快乐的职业。”他说。
  岗什卡雪峰巍峨延绵,玉珠峰高寒险峻,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终年白雪皑皑……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气候冷凉,冬季长达半年,一半以上地区每年12月到翌年2月平均气温突破零下10摄氏度。低气温、水资源充足、雪季漫长等因素都为青海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了“气候保障”。
  如果你没去过青海岗什卡雪山,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夏季的滑雪登山乐园”;如果你没登过玉珠峰,你一定错过了“人生的第一座雪山”。这是户外运动迷常说的一句话。
  岗什卡雪山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近年来举行的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等赛事吸引着众多滑雪爱好者。周边村镇的农民牵着马匹成为驮夫,赛事装备及物资需要从海拔3700多米的过渡营地运到海拔4350米的赛事大本营。由于路段全是险峻山路,汽车难以进入,驮夫们承担了运送任务。
  驮夫们牵着满载行李的马匹,行走在崎岖而艰险的山路上,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岗什卡雪山上留下一串串脚印,或深或浅,一直绵延向山巅……赛事期间,他们每天有近500元的收入。
  隆冬时节,青海气温突破零下10摄氏度,但记者所到的每一个雪场内都是“热雪”沸腾。姜海波出生在吉林长白山脚下,目前是青海瞿昙国际滑雪场的总教练,该滑雪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每到周末,有近千人到这里体验滑雪乐趣。
  “从寒冷的东北到青藏高原,空间在变,不变的是大家对滑雪的热爱。青海最大的优势是白天温度不是很低,这样的气温对初学者来说很‘友好’。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批当地的滑雪教练,这对培育壮大高原冰雪产业非常有益。”姜海波说。
  依托滑雪场的“吸粉效应”,每到冬季,瞿昙镇周边的农家乐生意火爆。瞿昙镇党委副书记李红婷说,雪场开业十年来,每年能为当地提供造雪师、服务员、滑雪教练等60多个岗位,每人年均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近年来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
  海东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发胜说:“如今,冰雪旅游将当地‘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在满足大众滑雪需求的同时,为当地老百姓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形成了‘打造产业链、富裕老百姓’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赋能。”
(文章来源:新华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冰雪经济为高原乡村振兴赋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