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一号成功发射,山行资本“非共识投资”再获验证

最新信息

引力一号成功发射,山行资本“非共识投资”再获验证
2024-01-12 13:13:00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海阳附近海域发射升空,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也为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拉开成功序幕。
  此次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标志着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扩充了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助力我国卫星星座组网大规模建设。
  “客户都是用订单投票的,我们尚未发射就有冠名数量最多的商业订单,这是对东方空间最大的认可,很荣幸我们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东方空间联席CEO、联合创始人引力一号、引力二号总师兼总指挥布向伟表示。
  山行资本于2022年领投东方空间的A轮融资,合伙人朱思行表示,此次东方引力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得公司可以保持身位两到三年。
  卡位大火箭,引领行业迈入大运力时代
  2014年,中国航天产业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国家及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文件,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2016年,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此举被当做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开启的时刻。接连政策激励之下,国内民营航天公司不断成立,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明确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空间争夺战一触即发。
  按照行业创业惯例,新进入者一般最为稳妥的策略一般都是先易后难,选择技术成熟、型号简单、载重轻小的火箭型号,进行研发验证,确保公司首先能够活下来,等队伍磨练好,积累一定经验后,再不断迭代到技术更复杂、运载能力更强大的火箭上面。东方空间成立时,市面上已不乏估值几十亿的民营航天公司。布向伟坦言,“相比其他民营航天公司,我们东方空间成立的时间晚了。做中小型火箭,尤其是单杆式中小型火箭,几乎已是一片‘红海’。这无非是追随别人的脚步,技术上没有突破,行业地位也显现不出来。”
  走难而正确的路,啃硬骨头而非取得“唾手可得”的成功。“目前主流卫星星座单颗卫星重量大都在200-300公斤,必须4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好实现一次布置半个或一个轨道的批量发射,实现高效组网。因此东方空间成立之初,就瞄准三年研制一款4吨左右运力的中型火箭,短期内形成规模化发射能力。”东方空间联席CEO姚颂介绍。
  东方空间的创始团队之所以敢从创业之初就将产品定位为难度更高的大型火箭,是基于对市场的充分调研。他们判断,卫星发射在未来十年内一定是井喷期,而现阶段国内却是运力不足,无论是国际层面的竞争还是业务需求,大批量卫星发射都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尽管市面上民营航天公司已经开始涌现,但长期来看中国商业航天当时只是刚起步,并没有公司和技术形成绝对壁垒。正是基于对市场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行业趋势的判断,东方空间高效低价大运力的火箭尚未发射就获得商业火箭中最多订单。
  三年磨一“箭”, 对于有着成熟技术的成熟团队来说或许三年时间足够发射一枚火箭,但对于创业公司东方空间来说,如何让首发火箭型号就跳脱出商业竞争“红海”,在行业中做到后发先至,这意味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必须定好勇闯无人之境的战略定位。
  商业航天必然是“运力为王”。姚颂对此有着很清晰的认知。作为初创公司,东方空间要抓好两个要素,一是规模化,“就是我们只做大火箭”;二是便捷化,在火箭首发成功后,最好的状态是要能做到两周发一发火箭,提高周转效率。
  找到推动范式变革的极少数人
  2022年,山行资本领投了东方空间的A轮融资。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回忆投资东方空间的情形道:“那时候也算是商业航天行业气压低的时候,有几家企业的火箭发射都没有成功。但成立8年的山行资本之多疑能够在新生代投资机构中迅速成长,就是在于注重有非共识阶段及多轮次的投资能力,坚定策略,坚守纪律,一直记得我们的使命就是找到推动范式变革的极少数人。投资非共识就是要敢于下注与冒险。”她特别认同东方空间的“大载荷,低成本,高频次”的首发固体火箭选择,能有效满足目前的市场痛点。
  徐诗认识姚颂还是在其刚刚创业的时候,“聪明、目标感强、迭代速度极快。”此后几年,徐诗又看到了姚颂在最好的时机为公司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这一笔交易放在清华也是极具意义的。“他是山行想找到的优秀创业者,山行的投资原则中一个是super founders,所以他成功退出后我们也一直在观察他下一步的动向。”后来姚颂加入了东方空间。
  跨界的不只是姚颂,商业航天不是山行资本的传统“根据地赛道”,依然在东方空间的A轮融资中坚定进行领投。
  “准确来说,所有的根据地赛道在成为根据地赛道之前都不是根据地。投东方空间就是严格遵循了山行的战略:2+20、超级创业者及最好的时机。”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浩涌表示。“首先我们合伙人之间有一个共识:商业航天是超级大赛道,于中国还在初期,是可以下注的赛道;其次,在这个行业里找到最合适的团队,符合我们的超级创业者的标准。包括布总、魏总在内的整个高管团队都是研发过大火箭、做过成功型号、打过硬仗的队伍;最后就是投资时机,我们看东方空间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有几家融了几轮的公司,但我们在做过大量工作之后认为国内的商业航天还在起步期,并没有出现绝对领先优势的公司,大家的身位几乎都差不太远。”
  “技术之争在产业发展初期只是不同公司的不同选择,无好坏优劣之分。商业航天公司最终还是要面向市场,‘低价发射,靠谱交付’是东方在初创期的市场定位,而这个战略选择帮助引力一号在尚未发射之时就已经拿到了民营火箭公司中最多的订单量。现阶段”空间争夺战“已经开始,客户着急的是火箭公司能否成功、大批量地将卫星发射,在抢位阶段没有客户会将运载火箭是固发还是液发放在首要考虑层面。”徐诗表示,“东方空间就是固体技术非常有优势,但在成熟的技术上又做了符合商业发展的创新策略,这对于中国商业航天的竞争都是有极大促进的。”
  “我们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决定领投东方空间,看起来好像山行此前未布局类似产业,但是我们合伙人团队却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对上下游产业都做了整体了解,我们决定投这样一家火箭公司。浩涌(杨浩涌)求学期间是理工科,我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朱思行补充道。
  同样在投资东方空间的过程中,山行资本也给其团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把投资人列了一个名单,山行是被我们写成了产业投资人,真的很懂航天,懂技术。”布向伟说。“尤其还能跳出技术视角站在商业逻辑层面帮助我们清晰发展策略及步骤。我们都是一个目标一直冲,所以特别需要山行能在终局视角层面给我们一些启发与支持。”
  姚颂对此也有相同的认知。他说,“作为投资人,山行非常清楚和理解我们在做的事。他们能跟创业者有非常多的交流,也能理解清楚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在哪,给出了很多建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引力一号成功发射,山行资本“非共识投资”再获验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