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低舍高?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背后的逻辑|消费新主张

最新信息

取低舍高?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背后的逻辑|消费新主张
2024-01-13 09:47:00
3.5分左右的餐厅快被年轻人“挤爆”了!
  “相信赛博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年轻人不再迷信高分榜单选店的背后,是对虚假好评和过度营销的抗议,用真实体验投票,回归到最初对美味本身的追求。从过去的“评分至上”到如今的“反榜单而行”,消费选店,我们该相信什么?
01
舌尖上的叛逆
这股风怎么刮起来的?
  吃什么?去哪吃?面对这俩终极问题,打开评分软件进行搜索,几乎成为互联网时代年轻消费者的“肌肉记忆”。
  “4.5分算合格,4.2分可以尝试,低于4分的一概不考虑。”评分榜单最初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快速对餐厅形成初步认知,从而做出筛选。但一味追求高评分,也使榜单变了味。餐厅用“好评返现”和“好评加赠”等方式吸引顾客刷好评的现象愈演愈烈。如此,一些没有花大力气在线上“打榜”的优质餐厅就可能与消费者擦肩而过了。
  最近,一些平台的评论区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反馈——一边是“并没有说得那么好吃啊”“服务和出品都一般”“高分之下,其实难副”,另一边是“友友们我又挖到宝了”“3.5分居然好吃到流泪”……高分翻车和低分惊喜经历得多了,不少消费者们开始了一场“舍高求低”的“叛逆”,瞄准的正是3.5左右的“低分”优质餐厅。
02
寻找“金科玉律”:
好吃的店,评分都在3.5—4之间?
  视频Up主“nya酱”最近推出了一组“低分饭店”探店视频。她的不少意外发现,也是许多年轻人尝试低分餐厅后的同感。
  “之前专门去打卡高分网红餐厅令人失望,抱着‘踩雷’心态去低分餐厅,却被‘圈粉’了。”深圳白领侯晶晶说。
  “好吃的饭店,评分基本都在3.5—4分之间。”其实,资深“老饕”《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早就总结出了这条“定律”。结合网友经验,那些开店时间长、分数在3.5—4分之间、本地人光顾多的餐厅更容易吃到美食。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评分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是一种理性回归和消费理念的进步。一些出品优质却朴实的“低分餐厅”和不擅长玩转评分系统的传统老店凸显了价值,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些餐厅主打街坊生意,有固定客群,老客户口碑相传,不习惯写线上评价,店家也不依赖平台来引流,自然评分不高;还有的餐厅味道不差,但可能输在装潢或服务上,被消费者打了低分。评分不是固定的。餐厅通过扎实做好产品、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经营水平,也可以吸引“自来水”“逆袭”成高分。
03
“薛定谔的评分”:
除了试错,消费者怎样才能选中对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评分是“薛定谔”的存在,能帮人“避雷”,也可能让人“踩坑”。作为选店的工具之一,评分如何更能真实反映店家水平,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
  从平台方看,应建立更加全面公开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抽查、走访、审核、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各餐厅进行跟进,让评分更加真实,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事实上,一些评价类平台已经开始对“刷单”“刷好评”“诱导好评”等商户干涉用户评价星级行为出手了。有的平台已采用上百种模型对商户干涉用户评价星级行为进行主动识别,同时提供举报通道,接受群众对平台商户刷评价行为的投诉和监督;还有的则结合电话回访、线下风险排查等方式,识别商户的违规行为,并对违规商户进行处罚,确保平台公信力。
  从商家角度,品质仍是不变的王牌。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品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要抓住他们的心和胃,就要从环境、菜品、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提升。
  在这之上,一些餐厅还拥有专属于自己的记忆点。“只有固定餐单,老板好高冷,但手艺真的绝。”“份量惊呆我了,16块钱这么多肉。”“居然还有店家不让客人点太多,太贴心了。”……一些个性化存在也是不少经营者“决胜商海”的秘诀。
  从消费者角度,则应理性看待评分,不仅看好评,也许负面评价更能说明问题。高分不一定有真美味,低分也有好品质。也可以对同一家店多看几个平台,相互印证。还可多向身边朋友“取经”,说不定也能发现惊喜。
  最后,评价评分本来就自带主观性。有人追求食材本味、有人追求性价比、有人追求服务体验,个体的评价体系本就存在差异,要追求最“真实”感受,不能“迷信”别人,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舌头。
  【采写】南方+记者宾红霞唐亚冰杨天智
  【统筹】肖文舸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取低舍高?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背后的逻辑|消费新主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