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元宇宙

最新信息

下一站,元宇宙
2024-01-17 06:00:00
昆山对于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务实态度与坚定决心让陆薇印象深刻,“产业创新中心揭牌的时候,昆山当地领导的发言开门见山:大家放心,昆山的元宇宙产业绝对不会是昙花一现”。
  石富义的办公室窗外,正对着铁路高架桥。透过明亮的玻璃,能清晰地看到不时呼啸而过的高铁列车。这里距离昆山南站2公里出头。

  石富义是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去年5月亮风台在江苏昆山注册成立子公司,石富义出任总经理。公司所在的这幢24层写字楼楼顶,挂着两个巨大的英文字母:AI。对面另一幢33层写字楼,则挂着另一组字母:META。
  AI,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META,则取自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的前缀。AI楼与META楼及其附属建筑,共同组成了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擅长打造产业园区的昆山人,将这个新园区定位为昆山元宇宙产业发展总部基地;去年10月,包括亮风台在内的首批32家元宇宙行业企业入驻AI楼,而META楼目前仍在招商中。
  以2021年Facebook更名为META为标志,元宇宙概念在全球范围一夜爆火。3年过去了,如今谈及元宇宙,我们不必再从那部科幻小说《雪崩》开始说起。虽然还很难就此下定结论,认为元宇宙的概念已进入公共认识领域,但可以确信的是,对元宇宙有所了解或者至少听说过这个名词的人,确实多了许多。
  与元宇宙概念的大众普及相对应,元宇宙的热度似乎在降温。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取代了NFT和虚拟人,成为最新的科技“顶流”。在这个时候,探访一个元宇宙产业园区,我们只想搞清楚一个问题:身在AI楼和META楼里的人们,此时此刻到底在忙些什么?
  坚守长期主义
  智能手机的普及,将人类带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可穿戴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设备,则被普遍视作“进入元宇宙”的那把钥匙。因此,元宇宙的概念横空出世后,并不新鲜的AR/VR技术反倒成了元宇宙这个虚无缥缈的“新瓶”里,最具显示度的“旧酒”。
  站在这个角度看,致力于“赋能产业元宇宙,打造虚拟融生智慧新空间”的亮风台,酿的依然是那瓶“旧酒”。而石富义更愿意将之称作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坚守。
  与《头号玩家》等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不同,亮风台并不为用户提供戴上之后就能在虚拟世界里飞腾的头盔,他们的产品更多应用在设备检修、维保等更为“硬核”的场景。进入AR行业10年有余,亮风台是国内资深的AR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工业是其专注的领域之一。其服务客户不仅有宝钢、国家电网等国字号企业,也有华为、上汽等行业巨头。在中国商飞国产大飞机C919的适航取证环节,亮风台也提供了AR远程目击试验和AR远程审查。
  作为“钥匙”,元宇宙为AR/VR行业带来了久违的风口。3年过去了,石富义认为风口如今依然强劲,不过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从政府到民间,从企业到市场,大家对于元宇宙的认知愈发理智和冷静。与此同时,共识也开始形成:元宇宙,代表的是未来的方向,当下更应在垂直行业赋能沉淀。”在石富义看来,相比3年前元宇宙引发的全民狂热,他更乐见如今略有些“冷下来”的元宇宙,因为过热的行业更易催生诱惑和泡沫,进而让企业乃至全行业的发展陷入迷茫。
  扯着元宇宙的虎皮,一系列新概念在过去3年里冒头。其中一部分无疾而终,另一部分却也实打实缔造出了明星公司和创富神话。石富义所说的“诱惑”,正来源于此:“的确有不少企业借着风口一飞冲天。它们或许赚得更多,风头更足,身段也更轻巧灵活。只是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看一时,更要谋长远。”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也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存在。
  石富义表示,对风口的盲目追逐,并不利于单个企业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以AR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为例,石富义坦言制造业企业目前对于这一技术的感知度仍不算高,实际应用也颇为有限。应用量低又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使技术更难进一步普及。这样的大背景下,如若调转方向,打着元宇宙的旗号一头扎进热潮市场,不仅会让企业此前的积累前功尽弃,也很难在新赛道有所作为,最终满盘皆输。如若全行业陷入这样的狂热中,后果更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元宇宙这个风口能吹出多大的“风”,眼下还难判断。石富义说,即便“风力”最终被证明不达预期,亮风台也会继续关注工业等行业用AR技术本身,回到自己一直固守的领域,通过在垂直行业不断积累沉淀,在合适的时机拓展大众市场:“元宇宙的概念起来了,势必能营造出更好的市场氛围和行业环境,这自然是好事。如果没有起来,‘旧酒’芬芳依旧,也自有很长的路要走。”
  “元宇宙也好,方宇宙也好,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既然认定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代表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方向,那么路径就是清晰的。我们未来要做的,是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石富义说。
  跨过死亡之井
  长期主义的道路是寂寞的。所幸,石富义和他所供职的企业在昆山找到了同路人。
  AI楼和META楼在招商之初,昆山方面打出一个响亮的宣传口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AI楼里,亮风台还真就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其中之一便是来自北京的昆仑数据。亮风台的办公室在AI楼的19楼,昆仑数据在22楼。
  昆仑数据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陆薇告诉记者,2022年9月,昆仑数据开始与昆山进行接触。也恰是在此时,昆仑数据结识了同样在与昆山接触的亮风台。两家企业一拍即合,就此成为元宇宙领域的合作伙伴。
  成立于2014年的昆仑数据是一家工业大数据企业,主打工业机器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陆薇将自家企业定位为“大数据合伙人”,主要业务是与工业企业携手构建数据驱动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目前已服务清洁能源、显示面板、高端电子、钢铁冶金、新能源商用车、动力装备等多个领域。
  昆仑数据的元宇宙业务听起来有些抽象与晦涩。陆薇表示,昆仑数据目前专注于数据模型和行为模型等方面,即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对工业物理系统进行数字化建模、洞察其状态并进行优化管理,属于元宇宙的底层核心领域。用她的话说,这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元宇宙的灵魂所在。
  “我们说起元宇宙,总是会首先联想到科幻片里描绘的VR头盔和赛博空间。元宇宙固然需要酷炫的皮囊,但也需要有趣的灵魂。简单来说,我们目前做的,就是关于灵魂的部分。”陆薇说。
  与AR/VR行业一样,大数据同样是元宇宙加持下的热门赛道。身处其中,陆薇对于元宇宙的现状有自己的判断:“元宇宙已经过了造势阶段,现在正在跨越‘死亡之井’的过程中。”
  “死亡之井”的概念源自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项新技术推向市场时,都会经历萌芽期、过热期、低谷期、复苏期、成熟期。对于新技术的幻想乃至吹嘘,造成了大众的超强期待,让过热的行业出现泡沫。在这种超强期待下,技术本身的成熟度和应用的普适度一旦不达预期,便会迅速从期待的峰顶跌落谷底,泡沫也一并破裂,新技术也就落入了所谓的“死亡之井”。元宇宙在舆论场上的暂时“冷却”,正源于此。
  然而,陆薇并不认为元宇宙已经成为弃儿。长期服务于工业企业,陆薇眼中元宇宙的最大意义,是为现代工业指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初的喧嚣过后,如今在国内工业领域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了这个方向,并着手实践。在此过程中,已经有新的机会被不断创造出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吃螃蟹”的队伍,让陆薇认定元宇宙并非转瞬即逝的风口,更不是昙花一现的空洞概念。只要能够安然跨过“死亡之井”,元宇宙将会稳步向“希望之坡”攀登。只是,爬坡过程中的元宇宙未必符合大多数人朴素却又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发挥着切实的作用。
  瞄准虚实结合
  “如果比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元宇宙的发展事实上已经足够快了。”石富义说,“大家觉得慢、觉得显示度不够,是因为在经历了过往一波又一波科技浪潮后,我们的要求更高了,期待也更大了。”
  在谈及元宇宙的时候,人们总是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科幻电影《头号玩家》或是《黑客帝国》,似乎唯有酷炫的赛博空间才是元宇宙的终极形态。而元宇宙的另一个维度,恰恰是虚拟与现实更为紧密的融合与联系,这也是当下发展元宇宙产业的一个方向。
  陆薇将这种虚实结合简单归纳为“在虚拟世界中完成现实世界的任务”。她认为,将元宇宙与工业嫁接,能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也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就比如石总他们在做的事情。利用AR技术辅助设备巡检,能让工程师看到原本肉眼不可见的细节,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作出判断。利用元宇宙中的技术把现实世界中的任务完成得更好,类似这样的应用场景在工业领域其实有很多。”
  2023年8月,我国首个国家级元宇宙专项行动计划《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放眼苏浙沪,这些年各地出台了不少发展元宇宙产业的政策。2023年10月,江苏五部门联合发布《江苏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江苏元宇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目标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速超20%,工业元宇宙应用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元宇宙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高地。在此之前,昆山于2022年11月公布《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是到2025年,昆山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产业生态相对完善,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元宇宙产业先行试验区、集聚区之一。
  AI楼与META楼,或许是昆山这个“地表最强县”迈向“元宇宙第一县”的第一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超表示,发展元宇宙产业是昆山支撑未来高位增长的重要选择。这背后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逻辑,也有强链、补链、延链的现实逻辑。无论是元宇宙产业发展所需的全息显示等关键技术、柔性面板等新型材料、VR/AR/MR等交互终端,还是元宇宙产业海量的计算需求,都与昆山现有特色产业链高度契合。
  发展元宇宙产业,昆山自认有逻辑,也有底气。作为传统的制造业重镇,坐拥2.5万家制造业企业、超万亿元工业规模的昆山优势明显。王超表示,从元宇宙产业来看,昆山在硬件方面汇集了包括上游光电设备企业、下游模组整机企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配套,软件方面则拥有国家、省规划布局的14家重点设计应用企业、约30万产业工人和一批国内外元宇宙专家学者。
  石富义解释,企业选择落户昆山,同样是看中这里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在这里我们能够离客户更近,同时自己也能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
  而昆山对于发展元宇宙产业的务实态度与坚定决心则让陆薇印象深刻,“产业创新中心揭牌的时候,昆山当地领导的发言开门见山:大家放心,昆山的元宇宙产业绝对不会是昙花一现”。
  记者手记
  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1995年,国内最早的民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瀛海威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竖起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其上的广告语振聋发聩: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这句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广告语,如今看来已属“时代的眼泪”,就连“信息高速公路”的提法也早已过时。就在瀛海威竖起广告牌后不久,中国便与全世界一道,开始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疾驰狂奔。
  1997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为62万人。至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1亿。此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进一步加速了互联网的渗透。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今时今日,互联网已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上网”的概念几乎不复存在,而“实时在线”则成为绝大部分人的常态。
  如今我们谈论元宇宙,似乎恰如30年前我们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探头张望。无尽的想象之外,却也默认元宇宙距离我们还非常非常遥远。更何况,在见识过多年来互联网行业一个个被吹起继而又悄然破裂的泡沫后,面对喧嚣的舆论、过热的行业、躁动的资本,有些人难免对这个脱胎于科幻小说的概念心存疑虑。
  过去3年间,元宇宙是一个高频热词,有时面对“元宇宙”的滥用乃至误用,难免会让人啼笑皆非。相比之下,脚踏实地踩准科技未来产业化的趋势,需要勇气与胆识,以及长期主义的信念。但在把眼光放得无限长远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足够近的现实。对于元宇宙这个属于未来的概念,发力虚实结合,让元宇宙服务于制造业,是当下更为务实的选择。
  AI楼与META楼的对面,火车在高架桥上疾驰,“元宇宙”站还远未抵达。与其抱怨这趟列车太慢,不如暂且耐下性子,看看那些不那么科幻但又近在眼前的发展成果。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下一站,元宇宙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