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健”2024|普华永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广阔 药企“出海”东南亚大有可为

最新信息

预“健”2024|普华永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广阔 药企“出海”东南亚大有可为
2024-01-19 12:40:00
近两年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判断一家创新药企的价值也开始聚焦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市场规模、产品管线的创新性,以及全球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如此也加速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
  然而,作为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大热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难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短板,一些领域还处于跟跑阶段,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前两年,全球资本加大了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关注和投入,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也迎来了资本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变带来的影响,整个投融资市场缺乏信心而处于观望状态。进入2023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不少创新企业开始调整准备“过冬”,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创新药企最艰难的一年。
  因此,在医药创新2.0时代,如何通过资本、政策推动创新发展?对此,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出海”,2023年也被认为医药企业“出海”元年。一方面,本土创新药企2023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持续走高,交易总额非常可观;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化方面,2023年企业也可以将眼光在聚焦欧美市场的同时,关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比如东南亚)。
  根据普华永道团队观察,目前,不少国内投资人已经在东南亚布局,国内的产品也在东南亚开始生产销售。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一带一路业务主管合伙人、并购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南亚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现如今,中国医药产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保持增长趋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出海”进展越往后,也需要考虑内部能力以及支持政策落地如何匹配,尤其是本土创新药企原本仅仅对中国市场比较了解,知道如何在中国市场排兵布阵,但是如果要进行全球化布局,就需要考虑企业在国际上的资源,以此应对随时而来的挑战。
  那么,2024年,药企“出海”路径究竟该怎么走?
  “出海”东南亚
  从当前国内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本土创新药目前在同一靶点的争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仅仅盘踞在国内市场,就会面临焦灼的竞争形势。如此也可以看出,“出海”不是一个选择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而在普华永道看来,除了欧美市场,对本土创新药企而言,聚焦发展东南亚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2023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东南亚持续吸引中国资本,其中医疗行业成为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重要领域,投资活跃度也在波动中逐渐升温。数据表明,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总额累计超66.19亿美元,交易数量从2015-2017年的年均3笔增加至2021-2023年的年均9笔,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5.33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5.96亿美元。
  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交易战略主管合伙人、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钱立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世界新兴生产、贸易和消费中心,东南亚地区凭借其地缘优势和人口红利,吸引全球各国资本投资。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友好往来关系历久弥新。
  “同时,得益于‘一带一路’、‘东盟自贸区2.0’、《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项利好政策的签订与落实,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连接将更加紧密,双方经贸合作和投资活动逐渐向更深层次、更多元、更规范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医疗行业成为了中国企业赴东南亚投资的热点行业之一。”钱立强说。
  上述报告也指出,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依托于其稳健的市场增速、持续增加的医疗投入和特色的医疗旅游市场等特点备受中国企业关注。2015年以来,中国的医疗企业及投资机构通过各类形式的直接交易投资甚至控股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产业链整合机遇以及更乐观的投资回报预期。2015年至2023年医疗行业占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交易数量比例平均约10%左右。
  在细分赛道方面,随着东南亚各细分业态逐步发展,投资人关注的细分赛道日益多元化。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的直接投资从制药、综合性医院、医疗耗材等少数领域扩展到医疗设备、医学检测、数字医疗、专科医院等领域。
  在投资人类型方面,各类投资人基于各自的投资策略及诉求,选择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交易类型参与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其中,民营资本成为出海投资的中坚力量,国有资本则保持周期性关注。
  而在投资目的国方面,新加坡凭借自身在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规范度、对外开放水平、地理区位、医疗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很多东南亚医疗企业的总部或控股平台的所在地,占据了2015年至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交易金额的79%以及交易数量的67%。
  随着中国企业加深了对东南亚各国竞争优势及市场机遇的理解,投资交易目的国将从新加坡向其他国家延伸,预期未来将有更多的投资涌向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在内的东南亚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健康产业。
  严控“出海”风险
  事实上,2023年,全球医药创新迎来新的大适应症时代,减重、阿兹海默症、肿瘤等领域取得新技术的关键突破,行业规模有望扩大。越来越多国内医药企业在内外部因素下围绕“创新”主题展开布局,加速海外市场开拓。多家机构预计,创新和出海将成为2024年医药板块投资的两条最大主线。
  而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本土药企选择以新加坡作为出海的支点,快速建立起国际化能力,然后辐射到东盟其他各国,进而布局欧美,不失为一种风险更低、效率更高的策略;同时,部分企业在License-in商业化合作中,往往会选择将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权益与新加坡、韩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商业化权益进行捆绑,这样有利于争取更多BD谈判筹码。
  目前,除股权收购、股权融资等直接投资的交易方式,中国企业还通过认购海外PE/VC的LP份额、设立家族办公室等形式,间接投资东南亚地区的医疗企业。根据上述报告数据,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6笔间接投资交易。
  不过,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也面临风险与挑战。尽管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在过去五至八年提升显著,但仍未全部进入世界前列,且各国差异较大。泰国和马来西亚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在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跻身第一梯队,而印尼和越南近年来政策提升力度更为显著。此外,金融和司法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和信息透明度,以及土地和用工政策等仍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
  鉴于此,普华永道建议,中国企业在制定东南亚地区投资策略时,要兼顾国际化视角和本土化经验。在搭建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是应考虑跨境税务成本,融资、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性,外国投资者利益保护、满足所在国监管政策,商业及投资风险五大关键因素。而搭建合理且税务优化的交易架构则可以使得出海企业可以以较高的税务效率实现境外投资收益汇回至境内母公司和股东手中。
  另外,在投资东南亚地区企业时,借助于合理有效的海外投资资本结构选择最优化的注资方式,可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还可通过设立境外融资平台实现更灵活便利的融资安排。
  钱立强认为,由于受东南亚地区各国在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市场准入要求、营商环境、标的体量及业务扩张性缺乏深入了解;以及自身国际化人才、运营和管理经验相对缺乏等原因的制约,当前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但随着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营商环境的日趋完善,我们对中国企业扬帆出海东南亚充满信心和期待。同时,在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多边主义的经济策略势在必行,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协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利益诉求仍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钱立强说。
  如此,本土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局势尽管较为复杂,但是也推动企业不断需要考虑到资金的充裕度和人才储备的厚度,在当地锁定优质伙伴、建立合作,并撬动其资源高效提升自身实力也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预“健”2024|普华永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广阔 药企“出海”东南亚大有可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