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新地标·产业协同新格局 | 运河边上的“顶流”图书馆

最新信息

京津冀新地标·产业协同新格局 | 运河边上的“顶流”图书馆
2024-01-21 23:39:00
【编者按】十年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通交汇,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密织结网,京津冀三省市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我们精挑细选若干悄然破土的典型新地标,期待用生动的笔触描点成线,回溯京津冀质变的脉络,前瞻进化的格局,以此一窥京津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密码。
贾丛丛/插画  千年大运河畔亮出文化新地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到来之际,备受市民关注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在一座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读者不仅能在由276块超高玻璃组成的幕墙内感受通透璀璨的建筑美,在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享受阅读乐,还能通过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接触科技力量。
  北京城市图书馆不仅承载着普惠共享、缔造“终身学习”的殿堂的职能,承载着学习型社会建设赋予公共图书馆光荣的时代使命,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北京增添了一抹科技魅力。北京城市图书馆成为了北京面向世界的文化新地标,也将城市副中心和北京城以及整个京津冀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新顶流:半月迎来18万读者
  “家门口就有这么大规模、这么现代化的新图书馆,实在太好了。”家住通州区的退休教师赵慧是图书馆的忠实读者,经常乘车前往国家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通州大运河附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门了,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便利”。
  自2023年12月27日起,北京城市图书馆对外开放,成为扮靓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新名片的同时,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新即顶流”。今年元旦假期期间,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了23场线下活动,吸引77206人次参与,到馆读者突破8万人次。开馆半个月,到馆读者逾18万人次。
  坚持世界眼光,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之一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征集产生,出自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团队之手,而设计的灵感来源则是运河文化元素。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中国传统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间设计结合,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藏书量达800万册,阅览座席约2400个。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指出,北京城市图书馆建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元宇宙体验馆,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
  深挖馆藏文化资源,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亲民、特色、智慧”为目标,构建起书香浓郁的文化空间场域。李念祖介绍,读者不仅能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欣赏建筑美、体验阅读美,亦能通过参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等主题阅读活动感受文化之乐。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已成为京津冀文旅融合的重要地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加,2023年夏季以来,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了许多游客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魏鹏举进一步指出,作为京城的文化新地标,无疑对于周边的文旅业发展将产生带动作用,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氛围,进而间接对区域的营商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图书馆除了作为文旅业态的承载空间外,也逐渐成为了发展文创产业的实体。
  黑科技:数字文化服务新阵地
  “小图你好,能帮我找找《西游记》在哪吗?”“小图小图,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什么?”
  北京城市图书馆北门服务台前,两位小读者正在向AI数智馆员“图悦阅”对话。这位“馆员”是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位接入大模型的AI数智馆员,可更精准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而北京城市图书馆馆内及其所在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还有几位特殊的机器人“馆员”招手即停,有问必答,为广大读者提供自助借阅服务。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图书馆还实现了从“人找书”转向“书找人”,以数字技术为依托,通过构建更加立体的用户画像,为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与活动,为读者提供座席、文献、设备、活动等全要素预约入口,方便读者规划行程,实现“一览资源,一键预约”。
  超级工程的“超级”之处,往往伴随着众多不为人知的“硬核科技”。首都图书馆副馆长谢鹏介绍,北京城市图书馆建设了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能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15分钟内可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配送至库本阅览区。同时,北京城市图书馆打造的初代元宇宙图书馆,利用了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超越想象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
  即使北京城市图书馆到了闭馆时间,读者依旧可以在24小时图书馆区域享受借阅服务,并且能够以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无感借还,读者选定心仪的书籍之后,无需任何操作,直接带着图书走出借阅区即可自动完成借书手续。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指出,北京城市图书馆是首都发展的又一个文化重器,为周边区域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既是一座功能齐全的阅读场域,也是一座形象、业态现代化的文化新空间,不仅实现了颜值上的创新,也完成了图书馆价值上的突破,从而对周边业态起到引领作用。
  “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是北京城市图书馆的优势之一。”沈望舒指出,无论是硬核科技、还是惠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出发点都落在了保障读者之上。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加快实现云预订、网上预约等功能,形成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公共数字文化管理系统。构建全天候线上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新模式,充分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各街乡以及各类社会化的文化服务数字资源,构建多层级、多门类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群。支持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线下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沉浸式公共文化服务互动体验场景。
  “通过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让读者感受‘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文化雅韵,探索知识的广阔世界。”李念祖如是说。
  巧联动:地标效应辐射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连、经济相融,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承担着京津冀公共服务功能的新文化地标,为三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沈望舒指出,北京城市图书馆大幅度地提升了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水平,切实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全面、多层的具象化体现。
  2024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以书为媒,举办1000场活动,包括展览、体验、研学、演出等多元融合形式,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此外,还提供百余个数据库、400余万册电子书、近5万种电子报刊多平台线上服务,数字资源总量达600TB,为所有年龄段的公民创造学习机会,构建覆盖全民的终身学习生态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开通覆盖京津冀三地读者的网借服务,三地读者可选择“送书上门”服务方式借还图书。
  资深出版人唐勇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与其周围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及外围的城市绿心公园,构成了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市民空间。为京津冀地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有望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发创新意识,为整个地区的知识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硬件的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一个基础,能赋予社会多少力量以满足精神文化领域的高层次需求,也仰仗着软件的建设。”沈望舒谈到,文化的高质量的发展,也需要将高质量文化服务以“效度”两大指标进行考察,从而实现将资源优势更大程度地服务于首都文化建设,提升百姓获得感。
  “目前,京津冀三地图书馆事业发展尚不均衡。”投资分析师高嘉进一步指出,需要通过整合三地各类型图书馆形成协作机制,将合作提升到全方位的共建共享,实现全领域的整合与融合,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和模式,从而促进协同发展。
  此外,高嘉还谈到,京津冀三地深化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各方强化数字化建设,整合数字资源,规划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加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开发。通过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建设智慧型图书馆的机遇,有望逐步推进京津冀三地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北京商报  【记者手记】
  让馥郁书香传入万家灯火
  如果给你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会去哪里度过?
  元旦三天假期,许多人已经做出了他们的选择,开门迎客不久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在三天时间内迎来了8万余名读者。
  北京城市图书馆,符合了许多读者心中对最美图书馆的想象。通透明亮的整座文化空间,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而起,馆内两座书山线条绵延,山间、书海、林海,读者仿佛置身树荫之下,感受书香氛围。沿着山间阅览区拾阶而上,无数书籍在两侧分类陈列,行至书架尽头回身俯瞰,以万为单位的藏书尽在视线范围之内,内心豁然开朗——原来这一程你是沿着一条智慧之路走来。
  北京城市图书馆给市民带来的不仅是一道大运河畔的风景线、一个舒适便捷的阅读点,更是一处让城市生活更多元、丰富的公共文化空间。
  好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想要长久地担负起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重任,为读者持久地亮起深夜的那盏“读书灯”,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一整套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法。
  在采访中,工作人员们最多提及的就是“方便读者”。闭馆后开辟的24小时图书馆、以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无感借还、机器人15分钟内精准定位取书并送至桌前、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训练的AI数智馆员……为阅读时光增添一份舒适便捷。
  沉淀着璀璨绵延的文化底蕴的书籍们,就像屹立在绵绵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照耀着拥有3000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京城大地,也照亮着每一位读者的精神家园。可以预见,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坚守那份对书籍的热忱,作为京城的文化新地标,盛情招待八方读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京津冀新地标·产业协同新格局 | 运河边上的“顶流”图书馆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