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资管总经理贺巍: 做好策略提供者和账户服务者

最新信息

国联资管总经理贺巍: 做好策略提供者和账户服务者
2024-01-22 07:47:00
中国基金报记者闫晶滢
  “一参一控一牌”政策明确后,券商争相布局大资管赛道,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业内即有长城资管、华安资管、国联资管、国信资管、华福资管等五家资管子公司获批,券商资管子公司数量扩容至30家。与此同时,申请资管子公司的券商队伍也在持续扩容。
  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不易,而在成功获批后,如何推动公司独立运作,深度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则是新设券商资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券商资管的定位和布局,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以去年9月获批设立的国联资管为例,此前国联证券曾表示,设立资管子公司符合监管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泛财富管理战略定位,有利于聚焦主动管理,提高客户财富管理服务能力。资管子公司成立后,将努力建成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金融理财服务。
  国联资管总经理贺巍日前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国联资管成为国联证券财富大品牌项下的专属品牌,不仅提供私享策略货架和账户服务体系,还要匹配精准连续的客户服务体系。依托“双根据地”优势,扎实推进面向多财富渠道、机构客户的服务半径和服务深度,同时,争取在1~2年里拿到公募牌照,并尽量申请QDII资格。
  贺巍拥有18年金融从业经历,从建银投资交易员起步,先后在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固收投资、创新投资和另类投资,在中信证券任职期间曾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达千亿元。2019年,贺巍加盟国联证券资产管理部,2023年担任国联资管总经理,5年间管理规模从300余亿元突破至千亿元,私募资产管理规模进入行业前20名。
  依托财富做好策略提供者
  谋求差异化发展
  中国基金报:近几年国联证券在大财富管理领域频繁发力,如首批获得基金投顾业务、收购中融基金并更名为国联基金、设立资管子公司等。资管业务的发展,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贺巍:国联证券自2019年转型时便选择了有别于其他券商的路径,在顶层设计上非常重视资管和财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一体化”体现在,资管和财富是同一分管领导,在发挥合力的同时打通禀赋磨合优势。5年来,国联证券资管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019年发展初期,定位于国联证券财富管理转型的“配置中心和金融产品中心”,赋能财富客户的资产配置,同时帮助财富在策略和金融产品筛选研究上做研究补充。
  2021年,在拿到基金投顾牌照1~2年后,财富管理自身的金融产品配置能力有所加强,资管更多地变成财富管理产品库的提供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如何把财富的客户和资管的账户体系结合起来。
  2023年中,国联证券财富管理再度转型,围绕财富管理的五大核心要素(即流量、产品、服务、中台、品牌),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从三个一级部门(财富、机构、互联网)整合成七个部门,包括四个客群部门、两个中台部门和一个大后台部门。其中,前端除了机构、财富、互联网之外,还有专门的私募客户部,可以实现不同客群的全覆盖;中间是资产配置、交易服务两个支撑板块,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后端有整体的运营平台。
  基于国联证券财富管理大的变革,我们也在思考,资管怎么进一步去服务财富?
  首先,资管应该是国联证券财富大品牌项下的专属品牌。作为财富的内生策略提供者,资管向财富提供国联品牌的基石货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财富提供数据透明、风险透明的私享货架体系,通过数据打通使资管产品处于动态可评价状态,财富在有了对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和质量精准的内循环把控后,可大大提升客户配置的有效性。二是为财富提供管理费相对“平价”的产品和策略,能够起到“基准”的概念。如果外部有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财富可以去采购;如果性价比不够高,财富会直接用资管的产品和策略。三是在基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以及定制化上优于其他管理人,能够迅速生成客户需要的策略和工具货架。
  其次,国联证券一直在想办法把客户“账户化”。在获得基金投顾牌照后,主要通过基金投顾体系来服务零售客户,资管则更多承载了高净值客户的账户服务。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服务机构客户的账户体系来服务高端客户,包括配置建议、策略提供、风险把控、专业陪伴等。
  未来,在财富的产品矩阵上,国联证券资管既是专属的产品提供方,又是高端客户的账户载体,与既有的基金投顾体系互为补充,一起为国联财富客户落地全账户服务,也就是一方面做工具、一方面做账户。
  中国基金报:据了解,国联资管即将正式开业,公司目前筹备进展如何?对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贺巍:2023年9月国联资管子公司获证监会核准设立,年内完成了工商登记。在获得现场检查批复、拿到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我们预计会在2024年2月底做存量业务切换,3月正式升级成为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是目前我对资管子公司设立进度的预期。
  转型子公司之后,相较以往我们将迎来两大转变:第一,作为独立运作的法人,我们基于资管的投研文化和传统券商投行的激励文化,将有差异化的体现。券商资管是“农耕文化”,更多的是培育价值的过程。第二,转型子公司之后,我们将获得资本金的支持,除了可以支持自身产品的日常运作外,还可以培育复杂业务、引进高端人才等。
  基于此,我们未来大致有三个发力点:一是牌照,争取在1~2年拿到公募牌照,并且尽量申请QDII资格;二是服务,作为脱胎于国联大财富体系的券商资管,会继续沿着国联泛财富管理的理念和脉络转型建设,发挥客户服务能力尤其是“顾”的能力;三是发挥“双根据地”优势,国联证券将资管子公司落地青岛,是出于将根据地从长三角向北方拓展的区域战略考量,一方面拓展客户资源,另一方面纵深推进服务,希望加快实现南北区域业务突破和扎根落地。
  震荡市场做好绝对收益
  公募、私募“双拳”发力
  中国基金报:在大资管时代,市场产品也呈现全面净值化的趋势,券商资管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如何在大资管行业中杀出重围?
  贺巍:关于净值化,我体会特别深。全面净值化之前,市场普遍强调业绩基准,强调产品“刚兑”属性。全面净值化之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的渠道或客户更加关注在净值波动的市场前,谁更能提供相对较优的绝对收益。
  净值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正不断积蓄,但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财富行业整体面临风险偏好降低的挑战,我们依然要努力在相对低波动、高收益、净值化之间寻找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资管相较公募基金有一大差异,绝大部分券商资管以绝对收益产品作为发力点,未来仍是重要方向。我们经历了从纯固收到固收交易,再到固收+股票、固收+可转债,现在进一步丰富到固收+衍生品、固收+期权、固收+互换等。以“固收+”为发力策略的券商资管,这两年在财富赛道中做得是比较有特色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思考的是如何在策略维度做得更丰富,如何提高从需求出发创设策略的响应速度以及生产策略的成本控制。
  例如,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降息,很多机构认为这是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个机会变成金融产品销售给客户,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在这个链条上,渠道投顾人员或销售人员先为客户提供配置思路,再去寻找对应的金融标的,以及思考如何进行策略表达。而传统的资管机构,提供的是已经成型的标准化产品。
  中国基金报:除了新设资管子公司,多家券商资管也在追求公募牌照,近期部分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已获得批准。有观点认为,券商资管的未来就是“公募化”。对此,你怎么看?
  贺巍:对券商资管而言,拿公募牌照本质是为了丰富工具。我认为,单纯靠公募赛道发力并非长久之计,还是要私募、公募一起发力。私募可投范围更广,在工具多样性的创设上有优势,尤其能实现券商财富和全市场丰富交易资源的整合落地,所以,私募业务同样非常重要。
  对于公募牌照,我们更多是基于三点来考虑:第一,能有效降低募集门槛,把各类特色策略进行多赛道公募化布局。第二,更好服务财富客户。我们可以按照财富客户的需求,定制基于财富和资本相连接的策略。如果没有公募而单靠私募,可能有多半财富客户的需求,资管是难以触达的。第三,中长期而言,公募服务工具是券商资管拓展机构资金的必备型工具。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搭建渠道全链条服务体系
  中国基金报: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券商资管应如何提升主动管理能力,需在哪些领域持续发力?
  贺巍:伴随资管新规逐步落地,以商业银行理财转型为代表,银行理财越来越净值化、市场化。往后,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除了传统赛道,还要布局哪些领域?
  就我们想持续发力的“类固收+”绝对收益策略而言,它本身也要有比较强的获取固定收益的能力。我们不妨把这一问题拆解成两块:
  一是纯固定收益的获取。基于传统的信用管理,尤其在城投市场,我们需要策略的迭代和转化,能不能把其他资产标的融进来,如一些偏证券化的资产、零售的资产?能不能把它们分层后变成很好的投资标的?再有,能不能像海外一样基于市场波动和曲线形态去做交易,从而增厚收益,而不是像以前单纯靠买入资产获得绝对收益?
  二是非固收或“+”的部分。除了权益配置外,目前我们考虑在偏衍生品的部分提升能力,一方面是交易,一方面是定价,在工具创设方面寻找更多的办法。
  我们希望未来随着牌照的打通,能够进一步丰富海外策略的布局。FOF投资一直是国联证券的特点,我们也希望能够以FOF的形式把配置广度进行全球化延伸。
  中国基金报:回归主动管理后,券商资管想要上规模,需要更强大的渠道和服务能力。国联资管近年来在渠道建设、代销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哪些建设?有何难点需要突破?
  贺巍:这是全行业的共性问题。我曾经历2012年券商资管规模爆发式的增长,当时规模的核心贡献来自机构业务。资管新规出来之后,时代“红利”随之消逝,大家都面临“如何把渠道做好”这一问题。
  这些年随着实践的加深,我们发现,客户对资产周期的认知存在滞后性,这造成客户不是根据资产实际表现而是市场热度进行配置。因此,资产管理作为策略和产品的提供方,可以通过深入的服务,让财富管理机构的决策者、理财经理、客户打破这种周期差距,从底层资产的角度来认识产品,从而更高效地选择和配置产品。这也是解决行业增长乏力、客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的关键。
  如何做呢?我觉得首先要向基金公司学习,在渠道能力建设上,做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做专门的渠道体系化建设。渠道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系统性工程。相比机构业务拓展的“卖方”服务模式,渠道业务拓展需要全套服务设施联动。只有做到了在资产和策略之间对客户进行动态反应、持续投教、预期管理,才可能最大程度帮助客户实现目标,进而巩固双方长效合作。我们正在搭建相应的服务体系。
  在互联网渠道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公募产品,只有3只大集合产品尝试在互联网销售,还处于摸索阶段。下一步,我们也希望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重点打造1~2只产品,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宣传能力,适当建立私域流量,建立体系化的品宣,为将来获得公募牌照后开展相关工作做准备。
  持续改进投研方法论
  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中国基金报:2023年以来,市场行情低迷,各类产品回撤均比较明显,国联资管的业绩表现如何?公司在投研、产品管理等领域有哪些独特打法?
  贺巍:2023年,受市场行情影响,大类资产普遍遭遇冲击,风险资产回调明显,但避险属性较强的资产迎来了不错的行情。去年,我们以债券资产配置为中心,对权益资产保持审慎定力,公司旗下“参公”产品围绕固收战略配置思路,整体表现符合预期,两只固收大集合产品在同类竞品中体现了一定的业绩竞争力。固收之外,因为坚持绝对收益属性,大多含权益的产品收益相对排名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在市场行情波动超预期的情况下,我们的回撤控制还是有优化空间。在策略的表达上,我们尝试开发了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通过“固收+衍生品”方式,实现了“下有底,向上有弹性”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创设,目前整体表现不错。针对极端的市场行情,我们选择通过多策略创设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这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我们将沿着自身核心认知的能力圈,进一步扩展认知范围和研究禀赋,在反思中谋求进步。
  这几年,我们清醒认识到,首先,宏观因素将对投资产生更大的影响,更理性准确地在变局中洞察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合理的资产配置布局更为重要;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将迎来新机遇,因此,厘清稳健可持续的迭代路径非常重要。
  整体而言,针对各大类资产及各类策略,公司有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研方法论。下一步,除了要加强资产配置优势,即循着宏观经济周期框架做配置外,还要将自下而上做得更加精进扎实。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联资管总经理贺巍: 做好策略提供者和账户服务者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