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政协委员亮相2024广东省两会首场“委员通道”

最新信息

6位政协委员亮相2024广东省两会首场“委员通道”
2024-01-22 14:48:00
共话追梦理想,广泛凝聚共识。1月22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六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分批走上通道,围绕“百千万工程”、民营经济、大湾区融合发展等话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大力培育乡村CEO
为“百千万工程”带来青春动力
  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过去一年,“百千万工程”成为广东人朋友圈的最热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启迪集团总裁隋建锋围绕《大力培育乡村CEO为“百千万工程”带来青春动力》提出建议。
  隋建锋表示,乡村要振兴,青年必先行。全省广大青年走进南粤大地深处,在“百千万工程”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涌流,贡献青春力量。广东共青团组织9000多名青年奔赴粤东西北镇村,开展2-3年的乡村振兴行动志愿服务;积极推动“乡村CEO培育计划”,为8万多名乡村青年人才开展培训,助力青年提升兴乡技能。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为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
  对此,隋建锋建议,一是大力培养青年“乡村CEO”。深入实施“广东青年乡村CEO培育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聘请农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担任培训导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周期全过程培养指导。推动大学生乡村CEO项目队伍深入农村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技能训练,提升自身产业规划、经营管理等能力。
  二是打造资源精准对接平台。结合各镇村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摸排乡村产业项目需求,建立全省各地乡村项目需求库。搭建统一的乡村求职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大学毕业生和有志返乡的青年提供服务支持,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三是加大青年乡村创业扶持力度。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青年乡村创业特点的项目指南,引导青年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探索设立青年乡村创业的专项扶持金融产品,帮扶创业项目落户转化。
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
开创民营企业发展新局面
  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粤商粤企数量多、体量大。2023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颇为不易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齐心协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气”“加油”;在广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切中民企发展的“痛点”和“堵点”,让粤商感受到政策的春风、市场的暖意,对未来更充满信心。
  在新时期广东的奋进浪潮中,广东民营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角”,如何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广东省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围绕《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开创民营企业发展新局面》展开分享。
  陈娇指出,粤商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不忘来时路,是为了走好奋进路。广东民企要做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就必须牢牢把握大势,在不断地突破创新中,传承和弘扬干事创业的粤商精神,在大浪淘沙中再次勇担责任,勇立潮头。
  陈娇认为,广大粤商粤企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浪潮涌动,带来了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广大粤商粤企要破解“成长烦恼”,就必须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开辟新赛道,以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来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主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陈娇表示,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民营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必然意味着要打破常规,承受风险。尤其是对于创新性和成长性的民营企业来说,不仅需要政策的稳定护航,更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宽容试错机会,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提升广泛认可度,让民营企业家真正做到轻装上阵,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展望新的一年,陈娇期待,在广东这片民营经济的沃土上,民营企业在新的起点重新出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建设“蓝色粮仓”
推动广东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海洋大省,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水网箱养殖,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先后建成并投产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全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全国首台自升式桁架类网箱等,构建起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萌。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萌围绕《建设“蓝色粮仓”,推动广东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谢萌建议,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用海。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优化养殖用海布局,简化用海前期审批环节,鼓励新增经营性养殖用海,实行市场化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
  利用科技创新赋能深远海养殖。加大对抗风浪的养殖装备、智能管控设备、疫病防治设施等研发和生产;做精做好水产种业,挖掘保护传统优势品种,培育推广一批适宜深远海养殖的优质新品种,实现养殖智慧化、产品高值化。通过现代化装备与技术的运用,让深海养殖不再“看天吃饭”。
  进一步提高海产养殖抗风险能力。海产养殖周期相对较长,投资成本和风险水平较高。建议政府构建海洋牧场补助制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遭受海洋自然灾害的养殖企业给予一定补偿。创新发展海水网箱水产养殖风灾指数等保险业务,为养殖企业损失“兜底”,让海产养殖从业者“端稳饭碗”。
卫星直连手机
让通信无处不能、时刻在线
  不久前,随着华为Mate60pro的发布,卫星直连手机通信功能,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卫星通信产业未来有望进入万亿级市场空间,它进一步丰富远洋通信、石油勘测、应急救援等特殊应用场景,填补了全球80%以上陆地和海洋没有通信网络覆盖的空白,激活了包括运营商、零部件厂商、设备商等整个庞大产业链的创新动力
  广东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广州程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鹏程在《卫星直连手机让通信无处不能、时刻在线》的建议中指出,谁在卫星直连手机这一赛道领跑,就意味着在未来“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6G时代,占据非地面通信的标准制定、规则塑造的制高点。国外科技巨头纷纷瞄准外太空,中国科技企业也摩拳擦掌,卫星通信产业“抢位战”已经打响。
  贾鹏程建议,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强化卫星直连手机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战略地位,按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制定低轨星座卫星与手机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链主”型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全局,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门槛限制,打造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强化专项资金、产业基金保障,推动卫星互联网落地运营服务加快布局,提升火箭研制发射一体化能力、商业卫星批量化智造能力。
  贾鹏程认为,随着我国自主产业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卫星直联手机为代表的国产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建议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进卫星直联手机业务的国际化战略、丰富营销场景、开拓海外市场,源源不断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能。
“来广东过大年”
以粤式年味品牌扩大文化旅游消费
  从淄博的烧烤到榕江的“村超”,再到“尔滨”的“冰雪”热力出圈,全国正铺开一轮文旅IP打造的热潮。临近农历新年,在委员通道现场,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唐琳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发出“到广东过大年,品地道粤式年味”的邀请,并围绕“粤式年味品牌扩大文化旅游消费”提出了建议。
  唐琳指出,从美食资源来说,广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鲜”字道不尽“食在广东”的满足。花式繁多的广式早茶、慢火煲煮的老火靓汤、新鲜肥美的潮汕海鲜、油色鲜亮的粤式烧腊、琳琅满目的甜品糖水……一日三餐里浸润着文化基因,一蔬一食间品味出文化自信。
  从设施配套来说,广东的公共服务让你轻松抵达“诗和远方”。从大湾区出发,可乘坐时速350公里的广汕高铁,一路看山看海吃海鲜;也可一路向北,在冬日里身心放松享受各式温泉;还可沿我国大陆最长的海岸线,感受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壮观与震撼,体验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
  依托广东文旅的资源优势,唐琳建议,一是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把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完善,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把需求对接得更精准,构成游客的独家记忆,使“头回客”变“回头客”。二是将广东人低调务实的特质打造成独特的“城市人设”,深层次发掘文旅潜能,为文旅品牌增添独特的气质。三是将广东特有的文化元素变得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不断提升文旅品牌的吸引力,让游客不止于“看客”。
激活大湾区融通发展的“一湾春水”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在科技创新方面,大湾区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在产业融合方面,大湾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成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另外,大湾区的“硬联通”“软联通”持续拓展深化,“湾区标准”出台,“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落地,“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湾区社保通”实施,让港澳民众有了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盈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林栋围绕《激活大湾区融通发展的“一湾春水”》提出建议。
  郑林栋认为,香港科研实力雄厚,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广东拥有发达工业体系、先进制造能力和庞大市场需求,在协同打造科创新高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依托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科创协同发展,推动大型科研设施共享,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切实提升大湾区科创国际竞争力。
  在民生融通方面,郑林栋指出,从民生配套“硬基础”向民生融合“软联通”转变,实现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并积极鼓励港澳青年走进内地,推动内地青年走进港澳。支持港澳青年社团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要平台设立工作站,推动内地与港澳青年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粤港澳青年开展科创、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让两地青年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6位政协委员亮相2024广东省两会首场“委员通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