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1万个普惠托位从何而来?

最新信息

今年新增1万个普惠托位从何而来?
2024-01-23 01:04:00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月21日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北京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北京将从三个主要渠道入手增加普惠托位。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叶小敏介绍,今年北京将从三个主要渠道新增普惠托位。在以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渠道的同时,支持单位、社区办托,引导社会托位向普惠托位转型。
  对于幼儿园办托的空间、人力资源问题,她解释,由于新生儿数量减少,幼儿园可利用闲置资源开办托班。对于幼儿园的师资,会进行一定的婴幼儿照护知识能力培训,幼儿园的托位主要针对2-3岁的孩子,0-2岁的更小孩子的托育由社区、单位承担。
  关于社会托位转向普惠托位的积极性问题,她告诉记者,去年北京发布了相关文件,明确社会托位“转普”可获得一定补贴,如场地为租用,可按照人数获取租金补贴,相关部门对于普惠托育机构的水电等费用也会给予优惠。
  据了解,2023年,通过盘活空域资源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北京新增托班学位6000余个;在支持单位办托方面,市总工会连续两年开展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评选并给予资金支持,明确“基层工会开展职工子女托育服务所需经费,可以从工会经费中列支”;市机关事务局,首钢、首农等市属国企,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等市属医院举办托育园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
  在普惠托育方面,北京已明确公办托育服务托费收费标准原则上不高于本区上一年度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的20%,其他普惠托育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目前,北京普惠托育价格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相比试点前托育平均收费价格降幅超过50%。
  建议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分别给出建议。
  洪秀敏表示,针对不少幼儿园释放学位办托班的情况,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办托标准,明确班级设置、保育规范、师资培训等问题。此外,建议着眼“一刻钟”服务圈,挖潜社区资源,从扩大供给服务和加强规范监管等方面加快建立完善的普惠托育体系。
  朱春梅建议,加强医育融合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专题座谈会上,王莉萍建议进一步提升社区托育服务质量。
  洪秀敏
  亟须开展托班教师培训
  洪秀敏表示,当前,托育机构由于在场地设置、户外活动空间、消防、楼层等方面难以达到设置标准的要求,因此像过去那样以社会力量办托为主推动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比较缓慢。近年来,有不少托育机构因生源少、运营成本高陆续注销,而随着人口出生的持续下降,幼儿园适龄幼儿学位需求数也持续缩减,因此,加快支持幼儿园托班发展已成为有效拓展普惠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实现幼儿园优质资源有效转换整合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针对幼儿园办托班,洪秀敏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各区适龄人口变化和学前教育资源的摸底和研判,根据不同区域的结构性矛盾,统筹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和幼儿园托位供给;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年龄越小,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差异越大,2-3岁幼儿的身体发育、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心理发展水平都有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特特点,对场地条件、设施设备、一日生活活动安排和保育方面的照料需求都有别于幼儿园的孩子,因此托班的环境和材料、课程和活动、教师的保育素养等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简单往下延伸,需要加快制定幼儿园托班的举办标准和管理规范,按照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保育要求,明确幼儿园托班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基本规范和要求,参照目前已经颁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等做必要的改造和优化。
  洪秀敏表示,此外,由于幼儿园教师过去的培养主要侧重在3-6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素养,为促进托班的科学规范发展,亟须开展托班教师培训,加强他们对2-3岁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升托班规范生活照护、安全防护、营养喂养、早期发展支持等岗位技能培训,尽快提高托班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议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洪秀敏表示,当下托育服务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托位供需矛盾大,普惠托位少;托育机构发展难,经营压力大;专业人才缺失,质量参差不齐。具体来讲,当下家庭托育需求较大,但目前供给以社会办营利性机构为主,托位数量少、收费偏高,幼儿园托班试点、社区办托、用人单位办托不足,不能满足家庭送托需求。托育机构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多数家庭距离远不方便和价格高无法送托,大量托位闲置又导致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更高,甚至亏损倒闭,已形成恶性循环。托育机构准入门槛低,缺失专业培养与培训,待遇低、流动性大。托育机构场地设施、服务质量、安全防护等方面参差不齐,难以让家长放心托。
  因此,洪秀敏认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加快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应在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和完善。首先,要加快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研制托育机构服务标准和不同年龄班服务规范。健全普惠托育机构认定标准、支持标准、收费标准和管理规范。尽快出台幼儿园托班举办标准和管理规范,引导和支持幼儿园规范办托。制定严格的师资准入标准,加强托育师资培养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其次,要加快推动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建设。洪秀敏表示,可着眼“一刻钟”托育服务圈,聚焦近家、近单位两类重点区域,挖潜社区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社区托育机构。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工业园区通过自建或合建、委托第三方等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
  监管层面,要加强普惠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与综合监管,防范消除托育机构在建筑、消防、食品、卫生、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最大限度保障婴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洪秀敏表示,还要强化普惠托育服务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托育发展重难点问题。健全幼儿园富余学位有效转换普惠托位的管理机制。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和奖补力度,鼓励支持托育机构降低成本和收费,实现普惠目标。
  朱春梅
  将社区婴幼儿保健服务纳入托育服务体系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朱春梅告诉记者,她的提案中涉及托育方面的建议。
  朱春梅表示,托育服务是优化生育政策,实现幼有所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专业化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朱春梅认为,医育融合已成为当今医疗和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托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发展目标。
  但是通过调研,她发现,我国婴幼儿入托率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这主要是政策支持不足、家庭育儿观念影响以及优质托育资源短缺等原因所致。同时,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相对单一,缺乏医学知识的融入。
  “在实践中,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要与婴幼儿保健、医学等领域紧密结合,以更好地为婴幼儿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朱春梅说,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这就需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融合,完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据介绍,医育融合托育服务模式是指将医疗、教育、保育等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为婴幼儿提供科学、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满足儿童和家庭的多重需求。
  实际上,在托育体系中,医育融合可通过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早期治疗干预、康复支持、家庭育儿指导、心理健康服务和营养指导等方面的全面介入,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此,朱春梅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医育融合托育服务的发展方向、管理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定和指导。
  同时建议将社区婴幼儿保健服务纳入托育服务体系,托育机构与社区妇幼保健机构合作,在托育机构一站式提供体检、疫苗接种等服务。定期为婴幼儿提供包括健康管理、生长发育评估、早期教育指导、家庭养育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她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医学专业教师,提供更为专业、权威的医学知识,同时培养师资队伍,使其具备医育融合的教学能力。此外,学院也要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服务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王莉萍
  社区托育服务提升空间巨大
  王莉萍谈到,北京市托育服务的社会供给与家庭需求尚不匹配,服务供给单一而需求多元,商业化的托育服务相对过剩,但高价托育服务无法满足普惠性需求。为解决供需矛盾,《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发布,逐步构建以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渠道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出台一系列普惠托育政策。“随着全市启动普惠托育服务工作试点,众所期待的公办和普惠性托儿所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与普惠托育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缺口。”王莉萍说。
  “经调研发现,95%的婴幼儿家长对于托育服务的期望是在步行十分钟生活圈内的社区内或附近。社区托育服务具有距离可及性、心理高接受性、方式灵活性等特征,能够较好满足居民婴幼儿照护需求。”王莉萍表示,“目前北京市社区托育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鼓励设立家庭托育点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托育服务质量,我代表民进界别提出三条建议”,王莉萍表示。
  首先,建议引进公立托儿所或公建民营的普惠托育机构,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在婴幼儿人口数量多的大型社区引进高标准、高质量、严监管的公立托儿所或公建民营普惠性托育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并辐射周边社区。同时做好职业培训与托育机构对接,加强托育服务相关专业人员培训。“不断加强托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从业认证才能确保服务质量,让家长放心安心。”王莉萍表示。
  其次,建议构建社区托育协作中心,将托育服务纳入到社区服务中。协作中心负责对社区内婴幼儿人口数量、年龄特点及照护习惯等进行多维度考量,引导有托育需求的家庭与普惠托育资源的适配,根据婴幼儿特点提供相应服务,从地缘层面尽可能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亦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支持附近的普惠托育机构提供临时托、育儿指导和社区亲子活动等服务。还可建立社区互助平台,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熟悉社区基本情况的退休人员、医生教师、全职妈妈等社区居民,邻里守望互助,在婴幼儿托育与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中发挥作用。
  最后,鼓励设立家庭托育点。这种依托社区的托育模式小而精、经济实惠、方便快捷,是家庭育儿的有效补充。家庭托育点的设立,并不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是“互相搭把手”的互助行为,依赖于社区居民的口碑和信任。给予家庭托育点标准化、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家庭托育点的进一步普及,能够让托育服务朝着更加安全、普惠的方向发展。
  为促进托班的科学规范发展,亟须开展托班教师培训,加强他们对2-3岁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升托班规范生活照护、安全防护、营养喂养、早期发展支持等岗位技能培训,尽快提高托班教师的专业素养。——北京市人大代表洪秀敏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这就需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融合,完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北京市政协委员朱春梅
  经调研发现,95%的婴幼儿家长对于托育服务的期望是在步行十分钟生活圈内的社区内或附近。社区托育服务具有距离可及性、心理高接受性、方式灵活性等特征,能够较好满足居民婴幼儿照护需求。——北京市政协委员王莉萍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今年新增1万个普惠托位从何而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