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奋力一跃”,谱写发展新篇章

最新信息

静安 “奋力一跃”,谱写发展新篇章
2024-01-23 06:03:00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静安区上下紧紧围绕“四范目标”,大力实施“七增计划”,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新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静安区上下“奋力一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总抓手,统筹推进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持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静安力量。
  经济引擎持续强劲,改革开放活力释放
  2023年,静安区经济引擎持续强劲,助推城区能级提升。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2.09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80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位列中心城区第一。静安区改革开放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进一步培育壮大。
  “全球服务商”夯实经济底座
  2023年是静安区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的第五个年头。5年来,“全球服务商”推动了高能级的全球服务机构在静安区不断集聚,为静安区总部经济能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静安区的“全球服务商”名录机构增至92家。“全球服务商计划”虹吸效应,更是助推静安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提质增效。
  2023年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家,从2019年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起全区已累计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2家。
  静安区税收“亿元楼”,从2019年的75幢增加到2023年底的88幢。2021年,恒隆广场成为中心城区首幢“百亿楼”,2023年第三次税收破百亿元。
  “全球服务商”牵引着静安区外资外贸进一步稳定发展。2023年,静安区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3%。静安涉外经济规模和占比保持中心城区第一。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2023年,静安区深化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发布了新一轮《关于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球服务商的定义是指具有全球服务网络、赋能本土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同时,推动全球服务商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成与长三角四市的交流合作项目落地;编制全球服务商出海专业服务手册,制定专业服务业专项政策,支持专业机构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跨境出海。
  “千亿商圈”建设提升城区能级
  2023年亦是静安区启动南京西路“千亿商圈”建设的元年。聚焦“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中国品牌集聚地”功能再发力、再攀升,静安区提出:南京西路力争“十四五”内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地标性商圈。
  “千亿商圈”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品质的提升。
  一方面,“静安区通过持续推进南京西路商圈功能迭代和空间优化,持续打造高品位的消费载体。”区领导说。如,上海知名五星级酒店锦沧文华变身为高品质甲级写字楼,中国内地第一家四季酒店正在由单一酒店改造成为集高端办公、酒店、商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未来两到三年,张园东区、恒隆广场三期、机场城市航站楼、静安寺下沉式广场和永源浜4号地块等一批标志性城市更新项目将纷纷亮相南京西路,进一步提升南京西路的消费能级。
  另一方面,“静安区将进一步集聚引领潮流时尚的多元化品牌集聚。”目前南京西路集聚了20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70%以上是国际知名品牌。作为全市首批“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静安区积极鼓励全球知名品牌在静安举办高能级的新品首发、首秀、首展并落地首店。从2019年起,南京西路商圈累计引进各类首店563家。
  以“千亿商圈”打造为抓手,2023年的静安消费引擎持续发力。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发布优化消费环境的实施方案,成为全市首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精心组织“五五购物节”、2023静安国际光影节等活动,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加强本土商贸品牌培育,打造“巨富长”本土品牌集聚街区。以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安义夜巷为重点,推动后街经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89亿元,同比增长15.3%,总量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0963.56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科创布局积蓄发展新动能
  “科创是事关静安区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区领导说。2023年,静安区在前些年实施“六增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创动能增强计划”,并排在第一位。
  近年,静安区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融合赋能、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突出“一核两翼三驱四极”为重点,即以高品质的数智产业创新为核心、以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和高水平技术应用场景为翼,以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为驱动,以四大功能区为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极,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
  静安区科创空间四大功能区是:以市北高新园区总部经济园、聚能湾创新社区、市北壹中心等为依托的市北高新功能区,大数据核心企业数量为全市三分之一;以环上大国际影视园、灵石中国电竞中心为依托的大宁功能区,集成电路产业、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以高品质商务楼宇为载体,吸引金融、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业、科创服务和文创服务等总部集聚,打造数字金融产业高地的苏河湾功能区,获得市首批科技服务业示范区;高标准打造世界级中央活动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的南京西路功能区,成为数字经济场景驱动的重要实验区。
  2023年以来,结合主题教育,静安区发布了“静安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力争三年之内使静安区科技创新跨入中心城区第一梯队,并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市北”。
  城市更新,连着民生与发展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2023年以来,静安区以城市更新为牵引、为突破,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激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
  位于天目西路上的蕃瓜弄小区正在积极建设中。作为2023年上海市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非成套职工住宅小区改建项目——蕃瓜弄小区在2023年11月12日提前2个月实现开工,以超常速度实现“瓜熟蒂落”,并被收录进“2023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建设和发展案例展”。
  蕃瓜弄由新中国成立前的“滚地龙”改造而来,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上海第一个五层楼房的工人新村。但历经岁月洗礼,曾经的新工房老化严重、破旧不堪,加上厨卫合用、空间逼仄,1122证居民要求改造的心声越来越强。在全市提速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后,静安区把蕃瓜弄列入首批计划,启动拆除重建。静安区从“居民要什么、社区缺什么”入手。在房型方案上,把97种不同面积段的房型归并为8种基本户型,同时确保均衡受益;在规划方案上,突出高标准,配建地下车库,新建中心花园,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完整社区”,还增加了部分公共租赁房,把“控成本、提品质”落到实处。“正是因为推进了城市更新,让我们生活更有了盼头。”居民们说。
  在蕃瓜弄项目,静安区推动蕃瓜弄刷新了“两个最快”纪录:签约到搬场全市最快,搬场到开工全市最快,更是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实现“解决一类问题”“走通一条路径”,以“可持续、可复制”为实践导向,进一步优化理顺了拆除重建更新模式的全流程,形成了非成套住宅改造的“蕃瓜弄模式”。
  2023年,静安区扎实推进二级旧里以下零星地块改造,启动了青云路宝昌路、芷江西路238街坊等10幅地块征收,完成南京西路愚园路、万航渡路284弄等9幅地块收尾;稳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旧住房修缮改造80万平方米。
  在南京西路商圈,昔日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则走出了另一条城市更新之路。
  作为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张园去年率先完成了西区的更新与开放,一跃成为市中心的新地标。目前,张园西区已累计入驻了14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培育“首店、首发、首秀、首展”的沃土,成为众多高端品牌的新品首发地。
  “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静安区在张园更新上坚持“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张园文化大战略”,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静安区深入挖掘张园的人文元素,打造商圈文化标签。区属企业静安置业集团通过记录现状、历史资料考证、人文历史挖掘,对张园42栋170幢历史建筑全覆盖建立“一幢一档”房屋档案。一方面注重保留张园的整体历史风貌,还原石库门建筑的弄堂肌理;另一方面,传承张园整体历史文脉,全面发掘有特色的人文元素,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文化积淀。结合张园西区焕新一周年,静安置业集团启用安垲第——张园海派文化交流中心,策划推出特色文创产品、特色文化剧目和活动等,打造张园“IP”名片。并通过落地“张园文化合伙人”机制,引入多主体的合作运营模式,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最大限度赋予张园城市更新项目更多人文价值。
  同时,丰富文化体验,共生共享人民城市。张园西区焕新开业以来,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石库门建筑巧妙融合,积极筹划了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丰盛里、吴江路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共计60余场,通过时装秀、阳台音乐剧、时尚文化展、周年系列活动等形式,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消费文化体验,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样板场景,让百年张园以全新姿态融入市民生活。
  文化识别度彰显,文化软实力提升
  增强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应有之义。2023年,静安区进一步擦亮文化品牌,彰显文化识别度,努力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2023年6月,紧邻南京西路商圈,完成建馆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红色文化是静安文化的底色,2023年,静安区进一步深入推动静安红色文化工作纵深开展,促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质增效,优化塑造“党章诞生地”“辅德里”等静安独有红色文化品牌。
  2023年,静安区重点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巡讲活动,走进学校、机关、商圈等,策划推出“红色文化+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大思政”课堂,完成“静安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整合与创新研究”等课题,提出打造静安特色红色品牌的思路、目标、措施,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及可持续机制。2024年,静安区将把始终凸显红色文化放在首位,着力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市公共文化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静安区全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弘扬最鲜亮的红色基因,构建最惠民的公共文化网络、传承最海派的城市历史文脉、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活动。
  2023年,静安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要素、人才充分涌流碰撞,向上打开发展空间,向下扎根基层社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的覆盖面、辐射力、渗透力。
  一个个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设施更趋完善。图书馆天目路馆正式开放,升级打造了张园·丰盛里、静安新业坊等15处“家门口的好去处”,创新开辟蜚声LiveHouse等一批演艺新空间,成功引入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苏河皓司等一流艺术机构,打造城市更新与文化惠民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板”。
  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更润人心。以“社会大美育”为牵引,深耕“儿童青少年戏剧”品牌,成功举办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累计吸引5000余组家庭参赛。举办“建筑可阅读,艺术共欣赏”等社会大美育文化艺术普及课,为市民度身定制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5元公益电影”配送项目8年来惠及128万市民,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民满意度第一”的区实事项目。
  一场场重大品牌活动更具影响。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首次实现“三节汇”,首次举办“静安国际光影节”;全面打响“艺术苏河”品牌,举办Art021艺术博览会、世界顶级艺术展“马蒂斯的马蒂斯”等,以高质量公共文化艺术供给,实现国际性、创新性和人民性的有机融合。
  文化亦是静安区的一个新动能产业。2023年7月,静安区打响“艺术苏河”品牌,通过提升艺术资源禀赋,挖掘历史建筑价值,增加公共文化配置,举办文化节展赛事,吸引高端艺术产业,全面推进苏河湾文化艺术生态建设,使苏河湾地区成为上海艺术地图中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在苏河湾区域,静安区先后引进了上海苏富比空间、UCCA Edge静安尤伦斯美术馆、亚太首家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苏河皓司、没顶画廊等一批头部艺术机构,并以“艺术苏河”启航仪式为契机,全力拓展“苏河湾朋友圈”,形成了区域艺术联盟和产业交流平台。开展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创造艺术主题爆点燃点。大艺术、大苏河,正带动静安和苏河湾的大发展,打造静安国际范的文化艺术金名片。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年。静安区政府总结两年多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成效,深入谋划“十四五”后半程发展的思路举措。从评估结果来看,静安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服务功能持续进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区治理更加高效、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人民生活稳步改善。《纲要》确定的26项主要目标、82项重大项目基本实现“规划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与此同时,静安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静安区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攻坚突破,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将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必不辜负人民的殷切期待。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静安 “奋力一跃”,谱写发展新篇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