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最新信息

游子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2024-01-23 10:09:00
在谭丛松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天上午6时起床上学,此时父亲已在腊肠坊制作腊肠,在堂屋的中间空地处,挂着一排排的腊肠,那是伴随他成长的画面,而腊肠的香味,更是贯穿了他的童年。
  谭丛松是安铺万和腊味的传承人,1998年,其父亲谭里广创立“安铺万和腊味”品牌。2010年,谭丛松毕业回乡设安铺万和腊味厂,他运用大学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新技术,为品牌注入新力量,将腊味制作从家庭作坊转变为工厂式生产。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安铺万和腊味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产品,不仅受到本地群众的喜爱,许多在外经商务工的当地人也爱在离乡时带上这个家乡味道。
  传承家族技艺打造百年品牌
  “安铺万和腊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中途由于种种原因暂停生产经营,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堂伯谭世均就职于安铺食品站,将谭家腊味制作工艺带到单位后,才让腊味重新‘亮相’。”谭丛松介绍,当时,堂伯谭世均经常到处参观学习,与各地兄弟单位交流心得,使得腊味的制作水平得到提高,再佐以谭氏家族的独门秘制香料,生产的腊味色香味美。
  “腊味包括腊肠和腊肉,其中腊肠的受众会更广泛。”谭丛松介绍,腊肠的制作包含多个步骤——去筋膜、剁碎、肥瘦混合、调味、灌肠、扎绳、晾晒或烘干等。“每块生产腊肠的原料皆要挑去其筋膜,把残次品去除,留下精挑细选的纯瘦肉剁碎,再按照一定比例与肥肉混合,口感富有弹性且肥瘦适宜。”
  除了原料的品质外,口味风味也很重要。安铺万和腊味根据传统秘方,加以现代口味改良,用盐、糖、料酒、香料等材料进行调味。“根据现代人的口味,我们改变了从前重口的风味,创新研制了经典腊肠、糖酒甜香珍珠肠、咸香脆口肠、香菇肠、麻辣肠等,并结合湛江的海鲜特色研制海味肠,深受食客欢迎。”谭丛松说,日常中,腊肠是家庭餐桌上的常见食材,食客多喜欢用于烹饪煲仔饭、炒蒜薹等,做法丰富多样。
  工艺主动求变适应时代发展
  “小时候有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场景。因为腊肠需要晾晒,一旦下雨或天气不好,常常需要亲朋好友一起‘抢收’,大家或是抬架子,或是收腊肠,现场一片繁忙。”谭丛松提到,较之老一辈的做法,如今可以利用数码控制的风干房来制作,品质得到保证,效率也不断提高。“不用再看天吃饭了。”
  谭丛松还提到,较之如今,老一辈的做法中,食品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制作效率也较为低下。“工厂应用机械化生产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以剁肉环节为例,不仅肉碎的大小变得均匀,而且产能可达每小时1吨。”
  除生产模式外,该品牌的发展理念也有所变化,从之前的等客上门变为主动寻客。“父辈求平稳,较为安于现状,但如今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所以我们也主动去适应、去改变,包括味道、包装、设计等方面,以满足新的需求。”谭丛松说。
  “近年来,家乡的变化非常大,越来越多项目被引进,客流量越来越多,安铺镇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作为安铺镇的一分子,我感到很自豪,看着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这对我们本土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助力。”谭丛松介绍,目前,腊肠主要售往两广地区,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步铺开。下一步计划打造成工业园,通过设置观光通道,让群众了解食品的生产流程;同时还计划开设体验店,让群众体验亲手制作腊肠。陈玮琪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游子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