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丨《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出炉:建设科创“离岸支点”,探索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最新信息

21解读丨《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出炉:建设科创“离岸支点”,探索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2024-01-23 10:2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上海报道
  改革路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再获更大自主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示范引领。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实施方案》含七个方面23条,内容系统完整。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主体区域在浦东新区辖区,所以文件提出的新改革任务,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都是适用的,要发挥先试先行的作用。
  此外他表示,在第一条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第三条商品和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第四条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第九条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都具体给出了改革任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史占中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实施方案》中有关科技创新的新提法强调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强化了专利和技术标准的作用,推动了产业协同创新,并为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推动基础研究制度集成创新
  在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创新生态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史占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当前浦东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堵点与难点。例如如何有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在国内外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那些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人才。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服务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持续探索。
  而围绕上述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也进行了详尽而细化的指引。
  围绕基础研究制度集成创新,《实施方案》指出要健全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在前沿领域支持依法设立各类资金参与的科学基金会,建立向全球开放的科技创新定向捐赠机制。探索面向全球的前沿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各类优势科研机构与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前沿技术攻关任务,鼓励中外科学家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问题联合开展高水平研究。
  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机制方面,其明确要探索建立由政府资助形成的科研成果确权评估、商业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支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离岸创新基地,探索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离岸支点”机制。
  针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机制,《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长三角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建设,健全先进技术服务重大需求应用转化机制,探索开展政府订购首购,支持新技术推广应用。
  对此, 史占中建议称,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科技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如财税、教育、人才等)的协同,形成政策合力。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评估,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及时调整优化。同时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那些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也恰逢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因此记者发现,在《实施方案》也围绕自贸区建设进行了重点表述。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松芝曾于2023年9月透露称,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超8.4万家,新设外资项目超1.4万个,实到外资586亿美元。
  但在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娟看来,中国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近10年来,虽不断降低服务业和市场准入门槛,但是对照外资企业现实需求和rcep、cai和cptpp协定要求,还需加快实现推动服务业开放,比如落实RCEP“新金融服务”条款落地,比如对照开放要求,推动医疗、生物科技研发等领域取消外国投资者股比限制,放开云计算和数据中心。
  因此,围绕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探索高度便利化的通关机制,探索深化“互联网+”应用,简化可实时追溯货物的通关流程;继续推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整合优化。支持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提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探索江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业务“一单制”管理;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实施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建设高水平市场准入体系;探索有序放宽电信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
  同时,《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临港新片区探索建立安全便利的数据流动机制,允许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安全前提下提升数据跨境流动的便利性;研究高标准且与国际接轨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体系,创新数据监管机制,积极探索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措施。
  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做好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相关工作,提高跨国企业集团跨境收付便利度。稳妥有序发展期货市场,适时推出航运指数等期货品种。
  浦东将支持资产管理行业依法合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在资金来源、投资方式、资金运营等方面优化业务模式;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在贸易结算、电商支付、碳交易、绿色电力交易等领域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规范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应用场景。
  推出科创板期权产品
  在科创与开放之外,《实施方案》也提及多项资本市场举措,例如:完善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安排,研究适时推出科创板期权产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稳妥有序发展期货市场,适时推出航运指数等期货品种。
  在史占中看来,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和完善人民币债券市场,使人民币资产成为国内外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并加强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的连通性。同时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浦东新区将大力支持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包括提供“股债贷”综合化金融服务,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以及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注册在上海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1843家、管理基金8865只、管理规模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上海的创投基金管理规模6150亿元,位居全国之首。
  此外,史占中建议称,要加快跨境金融发展,浦东新区将积极开展产品服务创新,丰富和完善跨境支付结算、本外币合一资金池、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各类跨境业务,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同时推动科创金融发展,持续加强与政府、园区、上交所、PE/VC、担保公司等多种机构的合作,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加快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1解读丨《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出炉:建设科创“离岸支点”,探索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