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养老张绍白:银发经济催涨养老产业 保险业破题养老金融需抓住三大引擎

最新信息

国寿养老张绍白:银发经济催涨养老产业 保险业破题养老金融需抓住三大引擎
2024-01-23 16:14:00
随着中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生。缓解社会存在的养老焦虑,保障老有所养,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在银发经济时代,保险业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近日,国寿养老保险专家张绍白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义在于,金融业的发展要紧密与人民性相统一,让金融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增长。
  未来,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环境下,养老与金融应该双向互动、相向而行,实现“双强”、“双赢”。 对于保险业而言,一是围绕客户“投资增值+风险保障+退休领取”三大养老需求引擎,提供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保险服务;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改造创新服务全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财联社: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年轻人如何破解养老焦虑?
  张绍白: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趋势,并非中国独有;年轻一代不必放大养老焦虑,但需要早做规划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4%,这标志我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张绍白表示,从全球视野来看,人口老龄化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世界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需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增进老年人的民生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财富积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都为社会老有所养奠定了更加可靠的基础。
  在张绍白看来,年轻一代不必放大养老焦虑,但需要早做规划。
  一方面,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目标,“长命百岁”也一直被国人视为人生的美好祝愿。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1981-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40年间从67.77岁增长到了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另一方面,银发经济也将催“涨”养老产业,激发出新动能。从国际上看,据瑞士信贷银行的调查显示,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60岁以上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超过25-64岁年龄段的平均水平。未来20年,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加。在日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持有全国大约70%的家庭金融资产。
  在国内,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约为4.37万亿元,占GDP5.25%,2050年这一比例或将突破1/3。
  张绍白分析,当前年轻群体对养老的焦虑,客观来看,既是对当前家庭养老压力的感知,也是担忧自身在未来老年期处境的一种情绪投射。但是,焦虑解决不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提早做好人生养老规划。
  “养老规划是个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动态管理。从目前来看,最需要进行养老规划的不仅是已经临近退休的60后和70后,恰恰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正处于人生拼搏期的90后,以及初入职场的00后。”张绍白说。
  财联社: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康养服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你看来,保险业应该如何做好康养服务?
  张绍白:保险机构发展康养服务不能目标不明决心大,应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发挥保险专业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制综合财务解决方案,并随生命周期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康养有关。
  例如,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护险;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服务衔接等。
  在张绍白看来,首部具体针对银发经济的政策文件的出台,是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金融业发展“康养”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义在于,金融业的发展要紧密与政治性、人民性相统一,让金融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张绍白解释,从字面上看,“康养”可以理解为健康和养老的结合。但实际上,康养涉及面较广,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立足国家顶层设计,结合保险产品服务来看康养,除了促进客户的身心健康外,更重要或直接的是促进客户的财务健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出台,都给保险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处在深度转型的重要关口,保险机构发展康养服务应紧密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立足国家对保险业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的职责定位,要吸取过去几年部分公司的教训,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张绍白表示。
  “我们知道,人身险产品的保障责任都是围绕生、老、病、死、残展开,都和客户的康养相关。但实际上,主要还是事后的给付与理赔,事前防御、事中干预并不多。立足国家战略与客户需求角度,下一步,保险业要在风险意识教育、健康管理、风险减量管理等方面多做文章,尤其人身险公司在促进客户财务健康方面能做的工作还很多。”
  张绍白介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财务健康被定义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充满信心,能够承受意外支出并享受未来的财务安全”。怎样才能提高客户对财务状况的信心呢?他表示,财务健康是个动态的变化,保险服务不仅关注客户当前的财务安全,还关注未来的财务目标。
  所以,保险从业者不仅要帮助客户制定健康的财务计划,还应随着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动态调整、持续跟踪优化,即从单一保险产品销售,向客户的终身风险管理顾问转变。
  财联社:在银发经济时代,保险业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形成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张绍白:实现养老与金融双赢,保险机构应抓住客户投资增值、风险保障、退休领取三大养老需求引擎发力
  保障老有所养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这三大支柱所积累与管理的养老保险资金,从交费、投资直到最后的领取阶段,将会跨越几十年的时间,都需要高效完善的金融产品服务来支持。
  张绍白表示,传统的养老金融主要单向为养老领域提供金融服务,而没有认识到在老龄化社会,与老年人相关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亿万老年人及家庭的银发经济,正在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成为兼顾当前与未来、促进民生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所以,养老金融不仅是金融业为养老提供服务,同时还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立足各类客户的养老需求,持续创新优化产品与服务,实现金融业自身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张绍白表示。
  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环境下,“养老”与“金融”应该双向互动、相向而行,实现“双强”、“双赢”。
  在他看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以及个人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将有更加个性化、更高层次的需求,保险业应探索提供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一是围绕客户“投资增值+风险保障+退休领取”三重养老需求,提供满足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产品服务。
  在积累期开发交费便捷且投资管理高效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本金安全需求和长期收益目标,更好地平衡风险收益关系。
  而在领取期,则需要注重资金管理与风险保障相配合,实现养老资金管理与老年风险管理的功能衔接,满足长寿时代的养老保障诉求。
  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改造创新服务全流程,提升客户体验。通过搭建线上养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客户需求探索与消费养老、养老社区等康养产业联动,形成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协同效应,同时将简化的购买流程、深度的投教内容与标准化的服务有机融合,惠及更多客户。
  总之,养老金融是人口老龄化时代所产生的新市场、新机遇。养老离不开金融,金融也离不开养老,两者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的持续创新,保险业在我国养老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有望逐渐提升,在促进社会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寿养老张绍白:银发经济催涨养老产业 保险业破题养老金融需抓住三大引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