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年度关键词③:行业拐点已至,游戏下半场寻新赛道增长点

最新信息

科创年度关键词③:行业拐点已至,游戏下半场寻新赛道增长点
2024-01-23 16:42:00
2023年,游戏行业迎来了拐点。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游戏行业面临新的变局与新的选择。以卷美术、卷买量为代表的“大力出奇迹”的不再奏效,游戏项目迎来调整潮,一众游戏厂商所需要不再是“补课”那般简单,而是要开始转变创作思路,以适应游戏行业从“工业1.0”向“工业4.0”般的跨越发展。
  在这个游戏行业的大调整中,一众游戏厂商开始寻找确定性,再度提速游戏出海的进程,而研发、买量、试错成本低的小游戏异军突起,行业迎来百亿扩容;同时,游戏作为前沿技术的试验田,游戏厂商纷纷拥抱AIGC技术浪潮,提升游戏生产管线效率以及游戏内容体验。
  日前,南都·湾财社推出“科创年度关键词”系列策划,旨在通过回顾过去一年全国科创大事,聚焦科创新模式及亮点,进一步展望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作为策划的第三篇,本篇关注游戏产业。聚焦在游戏出海竞争加剧、AIGC浪潮席卷、游戏新规监管等行业大背景下,游戏行业又是如何做出调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迎来拐点:游戏行业出现调整潮,竞争实质生变
  “整个游戏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游戏行业到了不得不拐弯的时刻了。这也决定了行业是继续往高处走还是下坡走一段路再反弹。”金山集团高级副总裁、西山居CEO郭炜炜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这个过程并非“补课”那般简单,而是更像“工业1.0”向“工业4.0”般的跨越发展,更关乎游戏行业对于游戏创作思路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以卷美术、卷买量的“大力出奇迹”的打法不再奏效,游戏研发制作的思路以及方式也开始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在2023年,游戏行业开始告别以量取胜的做法,项目调整浪潮也随之奔涌。因优秀的美术、建模和剧情演出在taptap上收获了42万的关注以及8.1分的评价的《彼界》,因付费测试不达用户预期,项目不得不关停处理;莉莉丝联合创始人袁帅带队的《Ark of survival》项目又裁撤了多位美术团队的成员,并开始对该项目的游戏玩法和美术风格进行大改;哔哩哔哩旗下心源工作室砍掉了4月上线体验版的《霓虹序列》和“仙剑奇侠传”IP项目和“代号W9”两个在研项目;因《逆光潜入》的测试数据不理想,叠纸游戏对该项目进行内部降级,重新调整了从发行到运营的策略。
  因付费测试不达用户预期,备受关注的《彼界》被迫关停。
  “并不是说用户不想玩新游戏了,只是说他们没有必要去玩同质化的游戏。”在2023年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举例了其对游戏行业的观察:今年很多游戏内卷的方向是美术,一款游戏美术做到了80分,另一款游戏美术就要做到87分,这种细节的内卷,并不会让用户觉得“我要去玩这款游戏”,因为他们手上已经有类似游戏在玩了。
  另一方面,买量成本的激增,也让游戏厂商开始审视游戏买量对游戏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以及项目资源分配。《2023游戏App营销现状报告》显示,从2021年Q1至2022年Q4,苹果iOS侧的CPI(每激活成本)增长了88%。
  “游戏企业也会去进行对比,部分头部企业加大”卷“的力度,部分中、腰部企业则选择缩减成本开始离场。”易观分析互娱行业分析师马阿鑫表示,其实绝大部分游戏品类均存在一个核心矛盾,即玩家追求有趣、内容充实、有体验的游戏,而游戏企业则关注效益、ROI。因为历经阵痛,游戏行业仍处于复苏期,玩法的相对枯竭、品类的过度开发和买量成本的走高等因素,使得优秀的游戏开发变成难度更高的事情。
  与此同时,这也使得游戏行业的投资逻辑与价值判断也发生转变。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及副董事长冼汉迪认为,游戏乃至整个泛娱乐领域,资金投入成本都是数千万乃至上亿起步,但其中又存在偶然性风险,可能会出现投资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减少游戏偶然性风险,寻找确定性成为关键所在。
  寻找确定性:小游戏异军突起,游戏出海进程再度提速
  寻找确定性,也成为游戏行业2023年的行业主旋律之一。
  因此,开发成本低、买量成本低的小游戏也迎来产业红利。不仅中小游戏厂商押注小游戏领域,游戏头部也开始纷纷聚焦于这个细分赛道,小游戏也逐渐从偏休闲的游戏玩法逐步在向中重度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小游戏产业空间也迎来进一步扩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吉比特以及巨人网络等游戏厂商布局或者已经推出爆款小游戏产品。
  伽马数据发布的《2024中国游戏产业趋势及潜力分析报告》显示,小游戏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小游戏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同比增长300%,成为国内手机游戏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腾讯在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透露,微信小游戏已有4亿月活跃用户、30万游戏开发者以及100 余款小游戏的该季度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
  曾经爆火的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
  “运营、决策更加灵活的中小游戏厂商可以在研发成本、买量成本和试错成本更低的小游戏赛道,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有游戏行业资深从业者分析,同时,游戏大厂开始青睐小游戏赛道,一方面是游戏大厂能够将游戏制作经验复用至小游戏赛道,无需过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只要生态运营能力跟上,就能实现小成本撬动大营收的壮举;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借此获客引流至游戏App中,买量与营收两不误。
  在这个过程中,“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游戏行业共识之一,游戏出海也不再是“怎么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问题。《2023年中国游戏出海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总体规模回暖。2023年的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1773.79亿元,同比增长6%。中国自研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收入是163.66亿美元。
  此前,南都·湾财社记者曾对41家游戏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进行梳理。数据显示,在41家游戏公司中有25家游戏公司公布了境外业务营收状况。从游戏出海业务营收占比来看,有12家游戏公司的出海营收占比超20%,有7家公司出海营收占比超50%,且集中多为中型游戏公司。其中,昆仑万维神州泰岳汤姆猫的出海业务占比更是超过70%,分别为83.3%、78.3%和74.2%。
  同时,也有游戏产业分析师表示,目前中小型游戏公司出海节奏更紧凑、成效更显著与其公司运行机制有关,与大型游戏公司相比,中小型游戏公司决策与执行机制更加灵活、简单,调整成本也更低,“现在很多游戏大厂出海项目经常陷入反复测试、调优、投放的恶性循环,最终项目大概率因‘不够赚钱’而被砍掉。”
  有位于广州的游戏公司负责人透露,从目前出海路径而言,直接投资海外游戏工作室、收购或者与国内专注游戏出海的中小游戏研发商或是最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目前腾讯、网易在加码投资海外著名游戏工作室或者制作人,而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则是不断加强与中小游戏研发商的合作,来构建整个出海生态。”
  前沿科技探索:厂商纷纷拥抱AIGC,变革生产管线
  游戏产业作为新型科技的集成物、应用者,在寻找业务增长的确定性的同时,如何让前沿科技在游戏试验田中茁壮生长也成为游戏行业的重要议题。
  《超级数字场景源动力一一游戏科技与创新应用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游戏科技对芯片产业的贡献率为18.65%,对AI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1.37%,对云计算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08%。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超级数字场景源动力——游戏科技与创新应用研究》报告。
  步入2023年,在“降本提效”的基调下,游戏公司仍在用较为优厚的薪资待遇招揽AIGC方面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巨人网络完美世界等游戏公司陆续放出与AIGC技术相关的岗位且月薪大部分在3万以上。
  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显示,游戏是所有内容制作中,工业化程度、交互/实时性要求最高的,一直以来存在着“高质量-低成本-短时间”的不可能三角。而AIGC技术的应用则有望将打破游戏制作流程的不可能三角,包括能辅助游戏制作流程,实现降本增效;升级现有的游戏体验;进一步降低制作门槛,推动游戏创新活跃等。
  “AIGC之所以具有更高的”显示度“,是因为它涉及的不仅是AI技术在游戏产业中的应用,更是AI技术对于游戏产业的根本变革。”行者AI CEO尹学渊表示,类似AlphaGo的强化学习技术主要是用于游戏NPC、游戏测试、数值优化等方面,属于很好的应用场景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AIGC则是让AI技术直接参与到游戏内容的生成中。这意味着游戏开发者可以利用AI技术来生成游戏中的角色、场景等内容,从而加快游戏开发进度、提高游戏品质、降低游戏开发成本。
  在马阿鑫看来,AIGC或是独立游戏工作室“蜕变”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头部游戏企业,AIGC对于独立游戏工作室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前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玩法的创新和经营策略的调整,而后者则是可以通过AI降低游戏制作成本,使其可以更聚焦于用户体验和游戏创意,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游戏产品。
  不过,在探索AIGC赋能游戏产业的同时,如何算清成本账以及规避产权风险也是AIGC能否在游戏产业顺利落地与发展的关键。
  伽马数据首席分析师王旭表示,AI技术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成本,很多游戏公司,特别是中小团队较难自研AI工具,只能使用行业通用产品再研究,这将牵扯到很多问题,普及起来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还要面临现有人才如何真正接受并驾驭AI工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需要创造性工作的岗位,以及如何利用AIGC提高效率的问题。
  此外,也有游戏产业分析师认为,目前AIGC在游戏产业的应用多以试验性为主,真正的大面积、常态性的应用还很少,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问题仍有待提升。下一个阶段便是,开始逐一尝试规模化应用,在某个产品或者环节进行全面应用并不断试错调整,最终形成相对稳定、广泛的应用阶段,像游戏引擎一样成为游戏开发的基础工具之一。
  不过,对于游戏与前沿技术的融合探索,游戏行业从业者持以乐观的态度。此前,盛趣CEO唐彦文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游戏行业未来可能会与越来越多的行业进行合作和融合,游戏企业能够发挥自身虚拟场景的搭建、人机交互的设计、数字引擎的使用以及虚拟世界的商业化开发创造更多新形态的产品。
  调整:版号发放常态化,游戏精品化思路依旧
  在寻找确定性,探索前沿科技应用的同时,游戏行业也在不断思索与适应游戏行业的新变化与新风向,开始修炼内功。
  相比于游戏版号略有波折的2021—2022年,2023年游戏版号发放常态已成定局。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游戏产业网的统计信息表明,2021年全年发放游戏版号748款,其中国产672款,进口76款;2022年全年发放游戏版号512款,其中国产468款,进口44款;2023年截至目前发放游戏版号1075款,其中国产977款,进口98款。三年的数据表明,版号政策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游戏市场回升明显。
  不过,对于一众游戏企业而言,游戏版号的发放常态化有望提振游戏供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松懈,特别是随着“游戏新规”的亮相,游戏行业新一轮的调整也随之开启。
  2023年12月,作为对2019年废止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重要补缺,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征求意见稿》中第十七条、十八条关于禁止强制对战、限制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等部分规定,更是引发行业热议。
  “目前来看,相关部门是希望通过游戏版号数量调控以及限制诱导性奖励调整来推动游戏精品化的发展,从而让游戏厂商将更多精力放在玩法设计、游戏运营、市场探索、自研创新等方面。”有业界人士解读到,从大方向上,游戏行业仍需理性发展,逐步走出对“氪金”商业模式过度重视的固有思路,转而寻找更多创意性、趣味性和内容性的玩法,努力做到不再被玩家诟病中国游戏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进一步探索游戏与科技、文化的相关融合创新。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科创年度关键词③:行业拐点已至,游戏下半场寻新赛道增长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