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以价换量”获回报 仍需直面GLP-1等新技术挑战

最新信息

甘李药业“以价换量”获回报 仍需直面GLP-1等新技术挑战
2024-01-24 20:09:00


K图 603087_0
  在胰岛素国采中采取激进报价策略的负面影响似已逐步消退。甘李药业(603087.SH)1月23日晚间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至3.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旗下多款胰岛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量同步大幅增长。

  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在政策支持下,第三代胰岛素国产替代空间十分可观。但与此同时,传统胰岛素产品正面临第四代长效胰岛素(周制剂)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技术产品的挑战。
  “以价换量”效果初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消化后,甘李药业 “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初获成功。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该公司胰岛素产品在国内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特别是餐时(速效)和预混胰岛素产品的销量增长尤为显著。同时,报告期内该公司国际销售订单增加,国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预告中并未详细披露全年销售增长情况,但从其三季报中可以窥见一斑。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国内胰岛素制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0.06%,其中,基础(长效)胰岛素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6.24%;餐时(速效)和预混胰岛素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5.57%。同时,前三季度公司国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24亿元,增长237.47%。
  甘李药业是国内首家实现三代胰岛素产业化的公司,也是业内的头部企业之一。2021年第六批国采中,甘李药业三代胰岛素产品报价降幅达到65%,最终凭借这一激进的报价策略获得了占公司上年销量50%左右的集采订单。
  2022年年报显示,甘李药业全年胰岛素制剂生产量达到5137.19万支,销售量4256.72万支,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1.32%和26.51%,但毛利率由此前的90%左右下降至76.30%。由于当年销量的增长未能覆盖售价下调带来的影响,2022年该公司业绩转亏。此次披露的扭亏预告,显示甘李药业以价换量的策略已开始产生积极影响。
  甘李药业相关人士对此也予以确认,表示首次集采带来的优势,是推动该公司产品销量及入院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他同时透露,国家针对胰岛素的第二次报量工作有望在近期推进。
  整体来看,国内糖尿病患者群体达到1.4亿人,胰岛素渗透率仅有10%左右,三代胰岛素的渗透率则更低。据甘李药业相关人士介绍,集采之前,国内三代胰岛素渗透率仅有55%,且其中四分之三的市场被外资品牌所占据。集采之后,在产品价格优势、政策支持以自身渠道优势的多方加持下,国产胰岛素产品迎来较为可观的发展空间。
  扩张管线应对变局
  尽管市场需求依然有着较高的确定性,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长效胰岛素(周制剂)和GLP-1RA(胰高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等创新药物的快速发展,传统胰岛素产品面临全新的挑战。目前在全球主要胰岛素市场上,胰岛素价格已处于下行周期,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下降趋势,海外MNC开始将更多研发资源投向GLP-1药物。
  因此,尽管在集采推动下,国产胰岛素市场份额持续走高,国内几大主要胰岛素龙头仍在积极寻求管线扩张,布局新兴赛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甘李药业近年来在降糖减重领域先后进行了新型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GZR4、GLP-1受体激动剂口服剂型GZR18等一系列新型药物的研究,并已先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GZR18是甘李药业在研的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目前已相继进入了针对减重适应症和2型糖尿病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该公司公告,2023年12月,该款产品的口服剂型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同为胰岛素龙头之一的通化东宝,近年来也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方式引入了多款新型降糖物,包括全球首款SGLT1/SGLT2/DPP4三靶点抑制剂、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THDBH110/111,相关适应症除了降糖外,还覆盖了减肥、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多种适应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甘李药业“以价换量”获回报 仍需直面GLP-1等新技术挑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