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合肥资本新势力:IPO 争质不争量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群雏形已现

最新信息

把脉合肥资本新势力:IPO 争质不争量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群雏形已现
2024-01-26 22:32:00
过去十年中,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飞速发展,全方位重塑了人们的生活。
  滚滚浪潮之下,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也发生了结构性调整。一批新一线城市抓住了新动能趋势,快速崛起,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曾被誉为“风投之城”的合肥,就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
  押宝京东方、进军半导体、发力新能源……合肥几乎赌对了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行业“风口”。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增速居万亿城市第3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7%、居万亿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百亿产值工业企业新增6户、总数22户。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合肥居第40位、较上年提升15位。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从合肥市走出的龙迅股份(688486.SH)、晶合集成(688249.SH)等半导体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合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军团中不容小觑的势力。
IPO“破浪”:争质不争量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其他新一线城市,合肥市在A 股市场的上市企业数量布局并不突出。
  2023 年,A 股市场上市新股合计313 只,合肥市有7 只,在所有国内城市中,与南京并列第九,低于苏州(14 家)、杭州(14家)、重庆(9 家)、无锡(9 家)等其他新一线城市。
  截至1 月 26 日,合肥上市公司总数81 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十,也显著低于杭州(223 家)、苏州(138 家)、南京(123 家)、成都(110 家)、宁波(91 家)。
  “合肥近些年有着黑马之势,但相对于杭州、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还依然偏弱,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华南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师受访指出。
  虽然数量上存在劣势,但在融资规模和企业类别上,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频“抢跑”。
  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合肥市在 A 股市场表现愈发勇猛。2019 年 7 月至今,合肥市上市新股数量合计36 只,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20 家,占比超过一半。而在2014年至2018年,5年间合肥合计只有 16家企业上市。
  2023 年合肥市虽然只上了 7 只新股,但合计募资额超过177.16 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五,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次于苏州(IPO 融资额197.18 亿元)。其中,晶合集成融资额高达99.59 亿元,是安徽省史上最大规模IPO。
  从行业分布来看,7 只新股除了雪祺电气(001387.SZ)外,其他均在双创板块上市。其中包括半导体领域上市新股三只,晶合集成属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所代工的主要产品为面板显示驱动芯片,后者被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领域;颀中科技(688352.SH)是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龙迅股份则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
储备军“待命”:合肥后劲足
  在战略性新兴企业 IPO 大爆发的背后,离不开合肥市政府在投融资领域的强力支持。
  早在2014年5月,合肥市就对产业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出台了“1+3+5+N”产业政策体系。
  通过此次政策调整,合肥市一是要集中使用政策资金;二是要实现政策资金可持续使用和市场化运作,明确了四种投入方式,即基金投入、“借转补”投入、财政金融产品投入和事后奖补投入,目的是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阶段体现财政资金的支持,大幅压缩事后奖补政策占比。
  政策资金四种投入方式中,基金投入为主导,占比不低于50%。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母基金”的运作模式,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天使投资基金采取“直投企业”的模式,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
  2022 年,合肥市还印发了《合肥市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6年)》,计划提出,到2026年末,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较2021年末实现翻番,达到140家以上;上市公司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0%。
  易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25日,IPO 市场还有 684 家公司在审,其中合肥市在审企业数量合计 9 家,包括北交所 3 家、创业板 3 家、科创板 1 家、沪市主板2 家。行业覆盖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多个细分领域。
  其中芯谷微是一家半导体公司,主要向市场提供基于GaAs、GaN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系列产品,并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开发服务,目前已经回复科创板问询;星图测控背靠中科院空天院,主要从事航天测控管理、航天数字仿真,目前已获北交所问询。
  此外,据安徽证监局数据,合肥市还有6 家企业正在辅导阶段,其中安达创展、伊普诺康拟申报北交所上市,医工医药、中科君达拟申报科创板上市。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群现雏形
  近年来,合肥通过“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投融体系,先后推动了京东方、晶合、康宁、维信诺、蔚来、欧菲光等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投产,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快速集聚。
  目前,合肥市已成功打造了国内配套最完善、产线最齐全的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链,实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零的突破,为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当前已有上市公司结构上,不难看出其重点扶持打造的战新产业“雏形”。
  截至 1 月 26 日,合肥81 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8171亿元,其中1 家企业总市值破千亿,17 家企业的市值突破了百亿,涵盖了芯片、汽车、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光学等多个领域的龙头。
  如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总市值突破1288 亿元,位居首位;人工智能龙头科大讯飞(002230.SZ)市值达到968.88亿元,紧随其后;此外,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的国轩高科(002074)市值340.88亿元;集成电路制造龙头晶合集成市值324.79 亿元;汽车细分龙头江淮汽车(600418.SH)市值297.46 亿元;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欧普康视(300595.SZ),市值为170.31亿元;美亚光电(002690.SZ)市值146.56亿元。
  除了积极寻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化之外,已经上市的企业,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加深、加宽护城河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整体来看,合肥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仅部分企业对于资本运作的积极性较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
  Wind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 2023 年,合肥市仅6家完成了增发融资,募资金额共43.92 亿元,均为定向增发。其中,两家企业融资金额达到 10 亿元,最高的是安孚科技(603031.SH),募资 12.44 亿元,紧随其后的安凯客车(000868.SZ),募资 10 亿元。
  期间,还有9家企业抛出再融资方案(含已终止的项目),也均为定向增发,预计募资总金额超过 66 亿元。
  “企业资本运作的意愿受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3年A 股市场表现趋冷,而且从下半年开始,再融资节奏调整,一些产能过剩、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公司,面临严格的审核陆续撤回申请。去年整体的股权融资规模也明显下滑。”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表示。
  事实上,将时间往前推移,合肥市部分头部上市公司也曾采取过多元化的股权融资手段。较典型的如阳光电源(300274.SZ),除了首发融资外,其还曾于2015 年、2016 年、2021 年多次尝试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增发,上市以来合计通过股权再融资62.87 亿元。
  而今年 1 月,科大讯飞(002230.SZ)宣布拟分拆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赴港上市,为AI医疗领域板块定向引入资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把脉合肥资本新势力:IPO 争质不争量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群雏形已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