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长牙带刺” 严惩“屡查屡犯”除病根

最新信息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 严惩“屡查屡犯”除病根
2024-01-27 02:40:00
2024年伊始,多家农村金融机构及银行从业者接到首批罚单。

  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山西保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定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五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台农商行”)等三家农商行因“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同时被处罚,在罚单中取消了时任五台农商行翠岩支行副行长武文伟4年高管任职资格,对时任定襄联社客户经理郝生文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宁波鄞州农商银行也被罚560万元,对包括时任宁波鄞州农商行行长在内的3名当事人出具行政处罚警告。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行政处罚局在专栏文章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行政处罚实现监管“长牙带刺”,并强调,“长牙带刺”是从严监管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加强和重塑金融监管的紧迫任务,也是切实解决监管“宽松软”、部分领域监管有效性不足等问题的有效路径。行政处罚“长牙带刺”要把握三个要点:应罚尽罚,提高处罚的严肃性;过罚相当,提高处罚的精准性;快处快罚,提高处罚及时性。
  加快案件审理进度
  梳理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对农村金融机构开立的罚单情况,已显示出金融监管“长牙带刺”属性。
  《极客洞察2023年度银行监管处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且罚没金额突破30亿元,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史高点。2023年受罚银行机构中,涉及农商行835家,其中涉及个人1519人;农信社涉及243家,其中涉及486人;从罚没金额来看,共计罚没农商行56597万元,农信社15500万元;全年被罚没金额超千万元的农村金融机构是青农商行(002958.SZ)(3148.27万元)和沪农商行(601825.SH)(1160万元)。
  分析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2023年农村金融机构大额罚单数量不减,且涉及个人的处罚数量还有所增多,这反映出机构在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经营与风控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也反映出监管加大力度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的决心,以及金融严监管的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在近期的相关文章中,多次提及监管处罚的及时性问题,并表示:“将集成案件审理力量,优化内部审理流程,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大力解决案件积压问题。”
  记者注意到,2023年农村金融机构的部分罚单处理的是前几年的违法违规行为,其背后彰显的是银行业监管力度的持续加码。
  2023年6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显示,上海银保监局对沪农商行开出8张罚单,因存在存贷挂钩、逆程序转让不良资产、转嫁成本等十九项违法违规事实,沪农商行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160万元。除将银行作为被处罚当事人之外,上海银保监局还对相关责任人开出了7张罚单,针对违规违法事实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七张罚单中,涉及的处罚缘由从2014年到2021年,如:2014年至检查日,上海农商银行杨浦支行向资本金比例不到位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
  法询智库方面分析指出,分析2023年公开的处罚案例,2023年公布出来的处罚其实是有滞后性的,很多罚单实际检查时间是2019—2020年,具体而言是金融机构2015—2020年发生的业务。也就是说,从现场检查到最终处罚长达2~3年的周期。
  对于金融监管工作中提升处罚及时性的重要意义,金融监管总局行政处罚局发文指出,这是落实总局党委“长牙带刺”部署的具体要求,也是行政处罚工作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及时向市场传递“强监管、严监管”导向,迅速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遏制和震慑。2023年以来,行政处罚工作强化统筹力度,案件积压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离快处快罚的及时性要求还有差距。下一步,行政处罚局将集成案件审理力量,优化内部审理流程,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大力解决案件积压问题。坚持简繁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处罚效率。同时,通过加强统计、提醒、督促、考核等方式,推动全系统积压案件加快清理。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2023年的金融处罚严格执行“双罚”制度,多个违法违规单位的责任人都同时接到处罚,甚至有银行从业者被终身禁业。
  2023年8月15日,山西阳城农商行因信贷业务违规、重大关联交易未审批等问题,山西阳城农商行与河北支行合计收到金融监管总局130万元罚款,一名责任人被终身禁业,17人获警告处分。
  2024年,金融监管处罚严格执行“双罚”制度的态势不减。2024年开年以来,已有7位银行人被终身禁业。时任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时任河南清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客户经理、时任河南清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韩村支行行长、时任清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等几位银行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在宁波鄞州农商行接到的处罚中,也有2位负责人被处以警告处分。
  对于金融监管“长牙带刺”可能从哪些方面体现等问题,博通分析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体现监管的闭环和穿透性,比如各个部门要加强配合,减少监管空白,此外要体现行为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要健全弥补漏洞,而且要从准入到退出的各个环节实施监管。
  高频问题须根治
  在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强化检查能力、严格执法之下,金融机构也应吸取行业内的罚单教训,须针对罚单中涉及的高频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根治。
  梳理2023年银行业机构收到处罚可知,2023年,信贷管理领域受罚金额近15亿元,是受罚最重的领域,其次是结算与现金管理、配合监管、公司治理、反洗钱、员工行为与案防、国际业务、理财业务领域,受罚金额过亿元。
  具体到信贷管理领域的处罚类型,授信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不真实或人为调整分类是受罚最重的类型。此外,信息统计与监管报送相关罚没金额则占到配合监管领域内总体处罚的90%,均涉及多张千万级大单。
  值得警醒的是,同一机构中的违法违规的高频问题。记者注意到,部分机构在过去几年中因同一违规缘由亦多次被处罚,其中也包括农村金融机构。
  1月3日,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官网公布的罚单显示,宁波鄞州农商行共涉及12项违规行为,包含“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跨区域开展信贷业务”等。
  记者注意到,宁波鄞州农商行此前曾因类似问题被罚:2021年12月,宁波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宁波鄞州农商行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被处以罚款30万元;2023年6月,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该行被罚30万元;2022年5月,因发放互联网借户贷款,不良贷款转让不合规又被处以罚款60万元。
  法询智库方面分析指出,从近年来现场检查看,屡查屡犯出现频率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2016—2018年的现场检查频次和监管开始趋严,2020—2021年期间,现场检查会对上一次检查的问题及整改效果进行复查。监管一般会仔细核对此前现场检查后机构报送的相关问题整改报告。如果整改不到位,或者违规行为仍然持续,大概率会被作为“屡查屡犯”处罚案由。
  从法询智库查询结果看,银行业处罚案例中“屡查屡犯”总计34个处罚案例,尤其最近3年尤为突出。
  不久前,金融监管总局银行检查局也发文称,对于现场检查发现的无视监管红线、屡查屡犯的金融机构,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违法违规高管、股东、实际控制人,套取资金、掏空机构等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既要对机构提出明确整改要求,督促公司严肃追责问责,又要依法从严提出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通过严查、严惩害群之马,不断强化机构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意识。
  《极客洞察2023年度银行监管处罚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金融机构受罚数据显示,农村商业银行以2066张罚单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国有大行的1364张和城市商业银行的919张。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也收到了数百张罚单。
  法询智库统计的农村金融机构(不含村镇银行)的处罚区域分布显示,新疆、云南、湖南、黑龙江省排名居前,其中,湖南、黑龙江省连续多年处于“重灾区”。从处罚金额看,2023年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最高(超6000万元),其后是云南省(4700万元左右),新疆地区位居第三(超过2400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 严惩“屡查屡犯”除病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