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

最新信息

评论丨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4-01-27 09:04:00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新年第一次降准降息开启了股市上涨行情,时隔一天,股指从2770点攀升到2906点,这是央行行长在国新办会上宣布降准降息以来的股市表现。央行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月25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从2%下调到1.75%。降准降息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此次降准降息的背景、时点、方向、力度及效果如何?
  首先,开年第一降力度精准有力。此次降准降息的力度超出预期,降准降息的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信心。今年美欧将进入降息周期,外部压力减小,内部物价低位运行,内外部环境支持今年降准降息的空间。目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4%,此次降准释放资金1万亿元,降准幅度相当于去年全年的规模。此次降准降息时间节点很关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力量也很重要,一年之际在于春,各种市场主体都摩拳擦掌,希望开门红。特别是大项目都是预先安排资金,年初就开工建设,此外年初春耕备耕,春节前工资发放,都有较集中的融资需求,所以这次开年第一降,有助于保障企业的投融资需求,且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推动经济快速步入增长的轨道。
  其次,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打出政策组合拳,促进经济增长。对经济进行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当天推出了房地产物业贷款政策,银行普惠金融的范围从1000万提高到2000万,成立信贷市场司来落实五篇大文章,并开启钱塘征信,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要降准降息并用,而且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不仅要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相结合,而且要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除了货币政策,国资委提出研究探索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就业政策等结合加大力度,同时结合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振和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预计,此次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利率下降25个基点,只是今年更大幅度更全面降息的预热。降准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刺激投资、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将降准降息落到实处,畅通货币传导机制,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的是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降准降息固然能够释放资金,但银行是否放贷给企业、股市能否上涨,关键还要看公司业绩,而公司赚不赚钱本质上还要看经济是否增长,蛋糕能否做大。这需要从根本上推进改革,理顺机制,让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畅通无阻,防止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自转。
  要审慎关注降准降息的效果,既要横向国际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从横向看,为救市和促增长,美欧日近年来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美国疫情期间采取的是降至零利率叠加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至去年通胀高企后陡峭加息至5.5%,而欧洲则为应对经济疲弱实施了八年负利率,最近才加息十次至4%以上,日本更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始作俑者,至今还在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
  从纵向看,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2008年推出4万亿时的背景完全不同。从政策限制来看,当前快速大幅降息的边际限制正在降低,一方面是银行的息差限制,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为资产端成本下降奠定基础。我国商业银行以息差为主要盈利来源,而去年年底各大银行已下调存款利率,还可采取包括向居民销售政府债券来获取类利息收益,为全面降息做准备。由此,需进一步向家庭部门开放国债市场,进而引导实际存款利率下行,为全面降息做准备。另一方面是汇率稳定限制,美欧步入降息周期,无论降息时点幅度如何都为我国降息降准降低了外部压力。实际上,美国四季度的经济指标进一步走低,美联储今年可能降息125个基点,而非点阵图上的75个基点降息。而美国大选会否让美国货币政策变形还是有待持续观察。
  从政策操作来看,2008年的4万亿主要还是从财政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不仅是从货币政策。此外,当时中国经济还不是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及外围的经济环境也与2008年不可同日而语。
  从政策效果来看,今年的降准降息,是面对百年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中国本身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跟2008年时完全不同。而今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的出口导向型转化为内需拉动型,降准降息有助于调动所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带动各方对于股市和房市的资金流入。
  未来降准降息可期,需要精准有力,除了降低长期货币政策工具,还要扩展到多种临时性货币政策工具。比如保交楼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可考虑从当下2000亿提高到1万亿,用以解决当下紧要的房地产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综合施策,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和扩大开放,将更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更多放权让利,完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中国。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破除各种壁垒,让中国经济大循环畅通无阻,只有让民企外资放心投,经济才能步入到良性循环轨道,只有让市场活跃起来,才能提振消费者信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评论丨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