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震荡之下 锂电行业年报呈现两极分化

最新信息

锂价震荡之下 锂电行业年报呈现两极分化
2024-02-02 18:12:00
近日,A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正式结束。其中,受锂价震荡影响,锂电板块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业绩两极分化明显。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1日,共有超过60家锂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仅18家企业实现净利同比增长,多数企业面临业绩承压。
业绩表现“冰火两重天”
  1月30日晚间,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5亿元-455亿元,同比增长38.31%-48.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5亿元-415亿元,同比增长36.46%-47.0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宁德时代净利润首次突破400亿元。
  关于业绩上升,宁德时代表示,国内外新能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确。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销量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前,国轩高科也公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57%-253%。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扭亏为盈。
  然而,业绩预喜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锂电企业去年业绩承压明显。以“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为例,两家公司2023年净利润均下探近7成。公告显示,天齐锂业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66.2亿元-89.5亿元,同比下跌62.9%-72.56%;赣锋锂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42亿元-62亿元,同比下跌69.76%-79.52%。
  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德方纳米也在业绩预告中披露,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元-16.5亿元,2022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3.8亿元,业绩同比由盈转亏。随后,深交所就德方纳米业绩预告向其发出关注函。
  关于业绩下滑,上述三家公司均提及到年内原材料库存产生减值损失。财报显示,德方纳米2023年前半年资产减值损失达到7.84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继续增加约3500万元。对此,公司表示均为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此外,多氟多、新宇宙邦、胜华新材天赐材料等企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跌;天力锂能华正新材长远锂科丰元股份等企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锂价动荡的传导作用影响了整个锂电池产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化优势也会影响成本与收益。
锂价回落带动上下游利润反转
  2023年以来,终端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以碳酸锂为代表的锂电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行。SMM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电池级碳酸锂9.43-9.98万元/吨,均价9.71万元/吨,较2023年最高点51万/吨已下滑超过80%。
  受此影响,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利润面临重新分配,“普赚”时代宣告落幕。其中,处于上游的锂盐行业首当其冲,利润下行尤为明显。位于中游的锂电材料厂进退两难,既要承受价格传导带来的降价风险,又要面对上行周期囤货及全年开工率不足带来的存货减值及折旧摊销,正在经历去库存的“阵痛期”。
  得益于降本效应与全产业链去库存大潮,下游电池企业的议价权反而提升,盈利能力逐步恢复。然而,受产业链利润摊薄影响,仍有部分电池企业业绩出现下滑。孚能科技预计2023年亏损额为17.24亿元-21.07亿元,同比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这也是孚能科技第四年连续亏损。鹏辉能源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约5800万元-8500万元,同比下降86.47%-90.77%。
  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原材料价格大幅走低,单纯靠向上游压低成本已经不能满足下游电池企业的降本需求,更多企业开始向制造端、技术端寻求降本空间。2023年4月,鹏辉能源隆基绿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全球新能源开发项目中形成资源协同、销售渠道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在光伏配储领域的项目开发、落地以及产品协同创新。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同样指出,伴随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滑,将对上游锂矿企业的利润造成比较大的挤压,上游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而对于动力电池企业,关键仍在于产品技术,降本技术产品和能提高产品毛利率的技术产品或更受关注。
  此外,据摩根士丹利分析,中国市场2024年碳酸锂价格平均为13250美元/吨(约为9.5万元/吨),二季度将出现低点;但考虑到近期价格走势以及2024年供给过剩情况,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在看到供给进一步响应之后,价格或才能转为上行。这也意味着,未来锂价震荡仍将持续影响整个锂电产业链。
产能过剩难阻巨头扩产脚步
  近年来,产能过剩逐渐成为悬在锂电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截止目前,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6大核心赛道上,已知的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此前预计,到2024年,我国锂电产能利用率仅达到46%,四大主材产能利用率为60%。
  为应对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的局面,2023年以来,包括新宙邦寒锐钴业多氟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宣布终止锂电产业链相关项目,避免继续扩张带来产能闲置的风险。
  而在上述企业“明哲保身”之外,以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诸多巨头仍在逆势扩产。
  1月17日,宁德时代牵头的企业联合体(CBC)与玻利维亚国家锂业公司(YLB)正式签署了建设中试工厂协议。按照协议,CBC将开发位于乌尤尼和奥鲁罗的盐湖锂资源,并建设两座锂提取工厂,碳酸锂年产将达到5万吨。
  1月18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500万美元向Leo Lithium Limited收购旗下Mali Lithium公司不超过5%股权。据了解,Mali Lithium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马里锂矿资源勘探及开发。其旗下的主要资产为位于马里的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公司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推动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保障公司锂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尽管这一扩产大动作引发质疑,赣锋锂业方面表示,无论市场价格如何,企业仍然要正常生产,保障原材料供应还是重中之重。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逆势扩产表明公司看好行业发展,毕竟新产能投入建设需要时间,企业提前布局以期待新的上行周期到来。此外,随着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规模越大的企业将拥有更大话语权,这也催动了相关企业借扩产来形成规模化效应。
  展望后市,国联证券研报指出,目前锂电板块处于出清末期,库存、资本开支增速已回落至历史中枢。2024年需求端将迎来Beta修复机会,供给端降本提效,新技术有望提升行业抗通缩能力,预计上半年行业基本面将实现企稳反弹。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锂价震荡之下 锂电行业年报呈现两极分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