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银行破解普惠金融瓶颈——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最新信息

发展数字银行破解普惠金融瓶颈——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2024-02-04 15:28:00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如何通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热议的话题。近日,新华财经记者专访了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他表示,作为数字原生银行, 微众银行以金融科技作为创新手段,为业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全力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记者:微众银行如何理解和实践“金融为民”这一理念,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
  李南青:把握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突出金融的普惠性。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具体而言,在顶层设计层面,微众银行是全国民营银行中首家设立党委的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全行干部职工就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汲取政治智慧,确立了 “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并坚守至今。
  在业务发展方面,微众银行牢牢把握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的银行发展定位,探索推出“微粒贷”“微业贷”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目前已累计服务的个人客户近4亿、累计“申贷”的小微企业超过440万家,服务了包括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新蓝领及年轻白领等多层次群体,覆盖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老年人等广泛的普惠金融客群,已形成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创“在线调解工作室”,丰富多元纠纷化解渠道;设立慈善信托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帮助生活困难、身患重疾及伤残等弱势群体;指导开展多项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如发布青少年金融科普手册、组织消保宣教进校园、开展老年人金融知识专场直播等,持续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防骗意识及能力。
  新华财经记者: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微众银行如何把握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做到发展稳健、可持续的?
  李南青:高质量发展,不是比谁跑得快,而要看谁跑得稳、跑得远。在经济新常态下,微众银行不一味地追求快速发展和规模效应,而是发展要做到稳健、可持续。作为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在深圳诞生,我们始终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致力于满足普罗大众以及小微企业的多元金融需求,从而形成稳健发展、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第一,坚定不移地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普惠”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现的是金融业的温度、担当和向善。通过聚焦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与大众客户等长尾客群,以数字化服务模式让普惠金融服务融入万千大众生活。根据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我行推出“微粒贷”“微业贷”“微众银行财富+”等系列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第二,始终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深耕科技自主创新。微众开业不久就集中资源搭建起全球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并因此节省了购买高端计算资源、商业软件许可的巨额费用,目前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已降低至2元,不到国内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探索出了一条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九年来,微众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并将每年10%左右的营收投入IT研发及运维,现已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行业领先的技术积累与应用,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
  第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九年来,我们始终将经营和管理风险作为立行之本,不断优化、完善各类风险管理架构体系,整体风险可控,未发生过重大风险事件。针对重点发展的线上普惠贷款,构建起主要依托大数据、模型、系统的全流程智能化风控体系,重点防控线上贷款所特有的信用、欺诈、模型和科技风险,“微粒贷”“微业贷”等重点产品资产质量持续优于行业同类产品,全行不良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由于我行信贷业务整体呈现小额分散的特点,其中企业贷款笔均金额约20万元,个人贷款笔均金额不到1万元;同时,由于存量不良资产主要采用清收、核销等方式化解,在较短时间内充分暴露和出清,从而有效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积累。
  新华财经记者:目前数字化已然成为银行的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方向,社会大众对金融业加强科技变革的期望也愈加强烈。微众银行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秉持什么理念和变革举措,是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的?
  李南青:在数字银行搭建的运营体系中,数字技术是底层基础设施,尤其在普惠金融领域,没有强大的数字技术基础,就不会有服务普罗大众的有效途径与能力。微众银行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始终高度重视前沿底层技术攻关,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实践,构建起业界领先的基础能力体系,即“1”个关键——核心科技能力,“3”个抓手——数字化营销能力、数字化风控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
  具体而言,核心科技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底座”。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便基于“Openhive开放蜂巢”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基于该核心系统,微众银行得以节省购买高端计算资源、软件许可的巨额费用,将年户均IT运维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
  同时,还实现了24小时+365天的无间断运转,单日交易峰值超过10亿笔,产品投放最快速度仅需10天,以及产品可用率超过99.999%的系统处理能力,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无法同时实现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在有效满足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小额高频金融需求的同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有效路径。
  “3”个抓手分别是:一,数字化智能营销快速、精准、直达广大长尾客群,实现“能下沉”。微众银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成功搭建了国内首个以企业为对象的智能营销平台,运用AI模型算法精准定位企业客户,运用互联网广告进行线上精准触达。
  二,数字化大数据风控破除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敢下沉”。微众银行以银税互动、企业及个人征信、工商、诉讼等政务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特定客群及场景需要,引入电力、发票、供应链核心企业交易记录、专利、知识产权等信息,还原企业真实财务画像,客观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
  三,数字化运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合理匹配产品服务,提升长尾客群“获得感”。微众银行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产品全运营流程,结合场景和客户的综合需求,为其匹配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并根据小微企业客户的实际用款情况,智能动态调额、旺季降息,精准满足客户对额度、利率、用款节点的实际需求。
  新华财经记者:当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加速布局金融领域,再加上来自传统银行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作为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如何布局和调整发展重点来面对挑战?
  李南青:作为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用九年时间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数字银行打造的“新样本”不仅助推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更为以金融服务驱动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
  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银行的发展也势必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
  2024年是微众银行发展的第十个年头,我们将继续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一是打好拓宽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力度的组合拳,持续关注特殊客群需求,坚持以创新技术为重要手段为残障人士、老年客群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二是以“专属产品、专有创新、专项支持”为特色,为科创企业提供多维度、特色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三是布局深度数字化范式下的科技发展模式,主动参与和主导金融科技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为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贡献微众力量。四是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模式,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绿色金融获得感,并积极为绿色消费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五是按照“专属产品、重心下沉、安全保障、贴心服务”的发展路径,稳妥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养老金融服务,切实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展数字银行破解普惠金融瓶颈——访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