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来发展改革命题

最新信息

新质生产力带来发展改革命题
2024-02-06 05:52:0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定义、动力来源、基本内涵、核心标志以及发展思路,需要立足世情、时情、国情进行深入理论探究。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不断改变生产要素构成、拓展国民经济业态结构、重塑生产动力结构。其活跃程度既来自科技资源积聚时的升级迭代、颠覆创新,更来自新技术与各种场景结合后的自我学习、适应的应用拓展。
  新质生产力依托于大数据生产、应用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通过新技术产业化,不断塑造新的业态和模式。由此,不仅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且迸发出更为强大的产业生产能力、更为高效的价值实现能力。近年来,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新生产力所驱动的。
  现实中,无论是数字经济新商业模式创造出来的产品价值变现能力,还是线上大数据生产以及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的对线下生产效率的大幅促进,人类生产活动的有效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与之相伴,劳动力市场也开始朝着高技术化、高劳动生产率化和机器人部分替代化的方向迈进。
  可见,在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组合方式不断进行动态优化。每一次优化能级的跃升,都可以带来物质生产和精神产出的大规模扩张。客观而言,与更注重数量规模的物质变换能力不同,新质生产力的质态内涵更显著。它不仅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更大提升,也是人民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重要手段。
  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让经济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准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但并不止于物质总量扩张,还表现为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让经济发展更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特质。
  创新:新质生产力来源于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蕴含于技术创新驱动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协调:在算力算法支持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多重目标的齐头并进具备更坚实的基础,还有助于打破实体空间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差别。
  绿色: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获、碳封存技术等,可以更好地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助于打造低碳化的能源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低碳化。
  开放:新质生产力以现代产业体系为载体,与产业链优化、创新链提升同源,需要以国内统一大市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支撑。
  共享:新质生产力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生产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促成国民福利的改善。在劳动力就业质量提高的同时,新技术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进一步来看,新质生产力更侧重产业、地区和国家的指向。这一宏观指向的生产力特质,是对培育战略竞争优势能力的考验。进入新时代,我们致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质生产力让人看到了解决的方法和路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激发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活力。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要建构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探索优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财税体系、金融体系、政策体系等,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新质生产力带来发展改革命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