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工业排名全国第四但创新能力未入50强 佛山如何补上创新短板?

最新信息

南财观察|工业排名全国第四但创新能力未入50强 佛山如何补上创新短板?
2024-02-07 18:19:00
近日,佛山市公布数据显示,佛山工业总产值突破三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被誉为“中国工业第四城”。
  单看产值,这个成绩不可谓不突出。但成绩背后仍有隐忧:从整体创新能力来看,佛山短板依然明显,后劲面临挑战。
  2024年1月,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佛山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排名52,较2022年(48位)后退6位,处于GDP万亿级城市的末位,总体创新能力偏低,与经济总量不匹配。
  从内部看,虽然佛山近年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成绩不俗,但这些产业如氢能、生物医药,投入产出周期相对较长,佛山还没到“摘果子”的时候。反映在数字上,2023年,佛山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1.5亿元,同比增长2.9%,低于规上工业3.7个百分点;占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从外部看,佛山的研发投入增长较慢,相反深圳、东莞等城市科创研发突飞猛进。2018-2022年,深圳R&D经费占GDP比重从4.80%升至5.81%,东莞从2.85%升至4.10%,惠州从2.30%升至3.44%,而同期佛山增长了不到0.3个百分点。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还增长了11.8%,达1880.5亿元。
  百舸争流,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佛山当前面临的压力。
  “佛山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等仍相对薄弱,基础研究人才储备不足,科技金融不够发达,这对于佛山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无疑是不利的。”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未来,佛山还应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大创新投入,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发挥金融、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
  发力高水平科技创新成破局关键
  在中国,企业是科创研发的主力军。根据《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2022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有77.6%来自于企业,占比进一步上升,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城市间科研经费的差别,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投入多少有关。佛山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拉动。
  2023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研发投入100.14亿元,同比增长12.30%;海信家电研发投入19.18亿元,同比增加18.10%;新宝电器研发投入4.13亿元,同比增加21.32%。
  不过,佛山研发投入整体风格更偏向于应用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投入较少,这是导致佛山科创研发实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从佛山专利申请上可见一斑。
  民盟佛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佛山专利数量较多,但存在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有效发明成果供给不足、高价值专利占比较低、重点企业发明专利创造较弱等问题。
  2022年,佛山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23件,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1-10月,佛山市发明专利9351项,占全省比例为7.79%,比例仍偏低。
  而这又与佛山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佛山经济支柱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八大千亿产业集群有五大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尚未成长为支柱力量。
  据共青团佛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有368家独角兽企业,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有63家。2023年云浮也诞生了首只独角兽企业,而截至目前,佛山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仍然是0。此外,2023年8月,佛山仅有39家企业入围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排全国第22名。
  如何才能进一步增强科创实力?佛山需要通过发力高水平科技创新培育更多创新要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就曾表示,接下来,佛山制造业要思考创新要素如何从无到有取得突破。比如,佛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离不开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软件,佛山要借全球之力,构建佛山本地并不具备的优质要素,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过程中,佛山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向高水平科创进军。2023年,美的蓝橙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全省首家依托民营企业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佛山也实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美的蓝橙实验室主任刘前进表示,实验室以战略装备产业重大需求为牵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核心攻关重载机器人的全面自主化。
  佛山也正在转变创新发展思路,对内,佛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5085”攻坚行动;还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培育引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等十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新增科技领军人才 50名。
  对外,佛山则积极与先进地区合作,提出了对标“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推动互联互通互融。包括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推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共建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广深佛莞智能装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除了企业外,科研平台是佛山发力创新的另一重要抓手。
  缺乏大院大所和985、211、双一流高校让佛山苦科技创新久矣。2018-2022年,佛山R&D经费占GDP比重均落后于全省水平,平均落后于全省0.38个百分点,并在全省地市中排名前四开外。
  但佛山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并寄希望于通过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补强大院大所短板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佛山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五年对重大平台进行重点部署,2024年的报告提到,要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支持蓝橙实验室建设。并提到要构建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2020-2021年,佛山市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均超10%,连续两年支出超百亿元,其中不少经费用于科研平台建设。经过几年发展,佛山科研平台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截至2023年底,季华实验室已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650件,2023年度专利申请量保持全省科研院所前列。仙湖实验室已申请专利297项、授权100项,发表重要期刊论文807篇,其中SCI收录618篇。此外,同年佛山还新增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 16个。
  然而,受到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缩减等因素影响,2022年佛山科技财政支出出现下滑,这就要求科研平台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健全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完善“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业主制”等项目组织管理形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好用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金融产品定制化开发,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等。
  民盟佛山市委会相关负责人则建议,佛山可以加强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的金融扶持,探索融资租赁对专利权人和受许可人的适用模式。加快培育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市场服务主体,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和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网点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科研平台也已经行动起来,提升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季华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23年实验室大力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2023年,季华实验室新增孵化企业5家,孵化企业年度销售合同额超7000万元。现已有4家孵化企业完成首轮融资,估值过亿元企业增至4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南财观察|工业排名全国第四但创新能力未入50强 佛山如何补上创新短板?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