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读世界|增速趋缓?捋一捋数据看中印贸易将走向何方

最新信息

岩读世界|增速趋缓?捋一捋数据看中印贸易将走向何方
2024-02-28 16:33:00
根据海关总署在今年1月中旬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0.8%,而在2021年和2022年对印度出口的增长比例都在两位数,并在2022年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似乎已经暂时走出了疫情期间的快速增长期。未来,中印贸易将如何发展?
  曾在印度财政部供职多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帕里特(Amitendu Pali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印贸易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相对强劲的势头,“尤其像化工等非敏感类产品,在印度发展出足够产能前,依然有不少的增长空间,但诸如电信器材等敏感类产品,前景就不容乐观。”
  其实,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执政后,就一直强调加强自身制造业,减少进口依赖,尤其是对中国产品的单方面依赖。同时,多年来印度一直试图缩小中印贸易庞大的逆差,2023年印度对华逆差接近1000亿美元。
  香格里拉对话的组织者、曾担任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亚洲区执行长的克拉布特里(James Crabtree)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印贸易的观察。他表示,中印两国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当前中印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印度对华出口中有一部分是高端服务,但大多是基础原材料。
  超五成印度人购买了“中国制造”
  据外交部网站数据,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1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我对印度出口975.2亿美元,同比增长46.2%,我自印度进口28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2%。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1359.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我对印度出口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我自印度进口174.8亿美元,同比下降37.9%。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1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我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0.8%,我自印度进口185.4亿美元,同比增长6%。
  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矿产品及原料,而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其次为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等。
  相比中国以自然年进行统计,印度是以财年为节点对中印贸易进行统计。根据印度政府在2023年8月向议会提交的报告显示,2022-2023财年(即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幅增加。
  报告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分为31个类别,所有类别的进口量均高于上一财年。具体而言,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同比增长14%,有机化学品进口和钢铁产品进口分别增长9%和12.3%,分析表明印度强劲的国内需求推动了进口的增速。
  以制药业为例,长期以来,印度虽被称为“世界药房”,但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原料药,加工成制剂,再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分销。中国工业化生产能力优势突出,能够以较低价格向印度市场稳定提供原料药。
  根据印度政府2020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进口的原料药68%来自中国,而据印度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估算,其原料药对华依赖度更是高达85%,在盘尼西林、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等关键药物上的对华依赖度更高。
  消费是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食品、服装、骑行工具、运动器材、学习用品、消费电子、灯具等中国商品早已与印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绑定。根据一项在2023年年底所做的调查,55%的印度人自称在过去12个月内购买了“中国制造”产品,其中小器具和电子类产品位列榜首。
  专家:印度在其中也是受益者
  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1362.2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1176.8亿美元,中国自印度进口185.4亿美元,印度对华逆差接近千亿美元。
  与此同时,2023年9月下旬,印度在10天内接连对华发起9起反倾销调查。
  根据商务部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的数据统计,2023年印度共对中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成为当年全球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或地区)。其中,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10起)、金属制品工业(4起)、非金属制品工业(2起)。
  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制定行动计划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在2024年1月,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邀请10家机构参加竞标,来评估中印贸易走势,为缩小对华贸易逆差,保障供应链安全做好研究准备。该委员会表示,中国在印度某些行业占支配地位,加剧印度供应链对华的依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从中国进口了很多中间产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印度在其中也是受益者,因此印度有必要正视逆差的原因,而没有必要“盯着逆差不放”。
  同时,印度自身制造业也在发展,在部分行业减少了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执政,一直强调减少进口依赖,先期提出“印度制造”,在2020年3月,进一步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挑选重点行业针对性集中打造。
  印度政府为参与PLI的企业提供高额补贴,让印度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部门增加国内生产,包括形成有弹性的供应链,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并提高出口,所以有部分印度学者甚至将此称为“替代中国产业”计划。
  手机制造业是印度政府扶持的重点制造业。如今印度已经基本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智能手机,国内生产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甚至有能力出口智能手机。
  坐落于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的印度迪克森科技公司(Dixon Technologies)就是手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2021年时,迪克森的制造能力还只能为摩托罗拉组装手机,如今它每月生产的智能手机就达50万~60万部,公司表示从2024年起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85万部。
  不过由于技术积累、供应链、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印度在很多制造业领域还无法与中国商品竞争。评级机构标普全球在去年12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信用展望》中也表示:“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将是一个重大考验,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中印贸易的未来
  第一财经在去年7月曾报道过,中国赴印的商务签证批准率极低,对于很多商务人士和投资律师来说,获得印度签证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
  但在去年年末,印度对华签证政策出现了些许变化。在印度签证申请中心给出的申请材料中,对赴印“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相关企业的商务签证给予了特殊待遇,免除了部分的材料,印度政府也表示,将简化这类人员赴印签证的审批。
  此前,很多参与“生产挂钩激励计划”的企业向印度政府“吐槽”,由于印度政府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导致企业从中国进口物资发生困难,即便是到手的设备也因为缺乏中国技术人员到现场而无法运作。
  印度政府被迫调整政策也被认为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印度目前的发展很难离开与中国的贸易和人才交流。克拉布特里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的发展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以及气候转型,在这两个领域中国都有不少的专业知识可以与其分享。
  帕里特则对记者表示,中印贸易关系是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势头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他颇有深意地强调:“历史不会改变,也没有显现改变的迹象,地理位置不会改变。”他说,最终都会认识到,两国需要彼此共存。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知名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孟买)前主席库尔卡尼就表示,考虑到中印两国的人口、市场规模和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印之间贸易额甚至可以达到3000亿美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岩读世界|增速趋缓?捋一捋数据看中印贸易将走向何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