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人眼里,因为一座桥,曹娥江夜景堪比塞纳河

最新信息

上虞人眼里,因为一座桥,曹娥江夜景堪比塞纳河
2024-02-29 11:07:00
暂且不论桥的雏形出现在何时,较为完整的桥出现在哪里,是用什么材料建的,又有着怎样的结构形式,单就人类循居江河湖海而言,当人类渐渐地用桥与水建立起最亲密的通道,成为生活和生产的伴生物以后,水才从真正意义上滋养人类干涸的生命,洗刷生命酿造的污浊,世世代代,绵延不绝。
  我从小寄养在祖父祖母家,那是浙东四明山麓一个小山村。出门一左一右转个弯,一座石桥便突兀在眼前。这里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溪滩,因为小山村三面环山,截雨面积大,加之上游建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水库,泄洪时往往抬高溪面,于是,便在南北向的村道上建了一座桥。尽管桥的建筑很简洁,无非就是一个石砌的桥墩外加条石,可一经架起,便形成了出畈干活、肩挑作物、车载缴粮的通道——这也是留在我大脑中关于“桥”的概念。
  回到城里后,我才知道家乡绍兴史称越州,其中部原来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经过历代改造,成为一片水体庞大的河湖平原,湖泊棋布、河港纵横,“涨则为天,风则为波,净则如练,莹则如磨”。面对一片水乡泽国,建桥或许就是最为妥帖的安排。“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当“出门见桥、上街穿桥、纳凉上桥、嫁娶过桥”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时,“桥乡”境界便袒露在我们面前。据清光绪十八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府城面积为7.4平方公里,城内有桥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1座。众多的桥梁,也为实现对外的沟通联络并拉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一座桥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向人们倾诉着沧海桑田般的心境;也是艺术的收储者,印记着匠心艺心同参的动人故事。桥因木石相济、梁拱相伍,故姿态万千,别有风情。
  每每说到桥,我总会想起10多年前夜游巴黎塞纳河的情景。如果说,塞纳河生养并滋润着巴黎这座城市,那么,记载巴黎多少年风雨历程的,则是塞纳河上的桥了。由于塞纳河将巴黎分成两半,南北之间只能靠桥梁沟通。市区河上架有37座桥,恍如“长虹卧波”,大约每隔500米就有一座,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就有26座。
  水是有生命的,桥是有情感的。我甚至以为,巴黎人的含蓄与优雅是桥一手培养起来的。你想,桥的完美的构思、精美的雕刻,哪一样不怡情悦目呢?海明威说过:“如果你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待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筵席。”我想,海明威所指的“流动的筵席”,一定包括塞纳河及其从中透射出巴黎的风雅、辉煌与浪漫的桥梁。
  难忘塞纳河,也还是因为家乡的母亲河曹娥江上那“斜拉、独塔、蝶形、双拱”等众多桥梁与其的应和与律动。尤其在夜幕降临时,霓虹闪烁中,当我行走在曹娥江上的人行景观桥上,那炫美的夜景令我一时搞不清自己究竟身处塞纳河畔还是曹娥江畔。
  莫要小觑这一座座婉若游龙而飞架东西的桥梁,每一座桥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上虞从1980年就开始告别曹娥江上仅有一座铁路桥和公路桥的历史。同年正式动工的,就是位于我老家章镇的独塔斜拉桥。
  想当年,要在章家埠渡口乘渡轮,除了费时,有时还得面对湍急的江面。因此,在那里建一座横跨曹娥江的大桥,成为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于是,这座由省、市两级共同投资,采用“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原则建设的地方交通工程,得到了章镇区受益群众热烈的响应。我的大叔小叔都曾参与过施工,即便当时我小婶已有孕在身,小叔只是简单地交代几句便扭头就走。让老家人引以为荣的是,建成后这座桥成为全国独塔斜拉第一桥,被载入中国桥梁史。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上虞建造的另一座桥同样令我记忆犹新。当时,建成区主要在曹娥江东侧,尽管西侧已被审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但进展十分缓慢,没有一座贯通西侧核心地块的桥梁当是主因。为此,新换届的市委、市政府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建造一座大桥的决策。要知道,在当时要花7000多万元来投资建造一座实用与景观兼顾的桥梁,对于财政并不宽裕的政府来说非常不易。更让市民们欣喜不已的是,随着桥梁的上马开工,桥西侧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座星级宾馆正在拔地而起。1996年2月6日,当高82米、长1025米、宽26米的“人民大桥”竣工通车时,标志着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些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当地招商引资日益红火之日。
  “人民大桥”的耸立,犹若一粒种子,从此曹娥江上的大桥建设迎来了开枝散叶、繁花似锦的好时光。20多座技术创新、结构精湛、姿态各异的大桥次第飞架,我们听到,除了江雾里飘来粗犷辽远的运输船的笛声,更有沪杭甬高铁轨道通过桥梁合奏的呼啸声,和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楼群地标的拔节声。“将上虞改革开放的成就一一展示出来,即使我们缩小到最小范围,也一定少不了‘人民大桥’。”一位参与过桥梁建设的干部这样说。
  桥,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曲绝唱,一笔最有力的收束,其出今入古、入古出今,囤积了千百年来永不老去的底蕴,足以使它在经济和社会演进中立于不朽。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得好:桥梁史并非流水账而是生产发展的写照,生产对桥梁提出要求,同时也给它以物质条件。桥梁构造演变总是和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尤其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桥梁后起之秀,承载着人们积极参与改革、努力扩大开放的历史,或者说,这些桥梁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创业的功勋碑,它们必将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因荣耀而铭记、因铭记而传承。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虞人眼里,因为一座桥,曹娥江夜景堪比塞纳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