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龚建东:气象灾害难预测,建议评估基层应急预案

最新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龚建东:气象灾害难预测,建议评估基层应急预案
2024-03-04 20:17:00
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发自北京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越来越难以把握,预报预测不确定性不断加大。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主任龚建东提交一份《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增强气候韧性、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案》,建议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因地制宜、简化实化基层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定期评估、应急演练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固化应急处置经验,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主任龚建东。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次和强度显著增加,同时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和水文特征,快速发展的城市也呈现气象防灾减灾短板弱项。比如,2021年郑州“7.20”、2023年北京 “23.7”等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4年春运期间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显现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龚建东指出,中国城市发展正从快速扩张建设向更新、改造、升级转变,应当正视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的风险和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相对不足等问题,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优化城市建设规划,提高防灾减灾标准,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证城市安全发展。
  因此,他建议,将气候韧性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规划和法律法规体系、城市更新改造中。从规划上加强顶层设计和引领,坚持“让”“防”“避”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韧性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强化城市韧性提升在各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约束。分析城市建设、运行中发现的防灾减灾救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升城市气候韧性。
  同时,充分利用全国灾害普查研究成果,加强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研究制定韧性城市评价标准,推进各行业领域制定韧性建设标准。编制适应气候变化的新一轮暴雨强度公式,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龚建东还建议,研究制定极端天气应对和巨灾情景专项应急预案,特别是应对多种气候驱动因子和灾害交织发生的复合型极端事件应急预案。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国政协委员龚建东:气象灾害难预测,建议评估基层应急预案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