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发声!

最新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发声!
2024-03-04 22:34:00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带来了关于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助推消费城市建设的多份议案。作为研究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的学者,他的三份提案都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权益相关。
  陆铭认为,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级政府应以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支撑制定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同时探索降低制度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鉴于新就业形态存在多种与传统劳动关系下不同的特征,陆铭建议,有关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障仍然需要创新理论与实践。
  同时,他还指出,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空间布局,推进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对于打造既高效又宜居的消费中心城市至关重要。
  进一步推动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最近几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不过,在陆铭看来,数字经济当前发展仍存在一些地区鼓励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举措重点不突出、地区间协调不足,领军数字企业创新与投资活动减少、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锐减,部分高科技领域民营经济仍受到歧视性对待,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受到国内舆论、政府监管等多方面压力的问题。
  对此,他建议,制度设计应以促创新促发展为导向,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同时,加强中央指导,促使地方政府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立足于当地比较优势。
  在降低数字经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保障上,需要保持整体政策的稳定预期,加强不同监管部门的互通机制,将数字经济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
  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市场活力,放宽多个重点领域的市场准入,明确重点敏感行业和非敏感行业的区分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负面清单管理和法治化为基础促进民营企业大胆投资。
  同时,需要鼓励平台企业在移动支付、游戏、社交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出海,为平台企业业务发展落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新就业形态权益
  保障治理模式
  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一方面在制造业产生了替代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服务业领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基于平台经济的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据陆铭观察,有关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障尚存在养老保险方面还面临参保障碍、制度建设方面全国仍未一致等问题。
  陆铭认为,面对逐渐庞大的新就业形态群体,相关政策既要考虑对民生、就业、社会大局的影响,又要面对该群体的劳动配置和多元诉求的精准施策。
  他建议,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确认劳动者新就业形态的合法性。针对技术对组织变革和就业形态的影响,应寻求对现有《劳动合同法》框架下对传统劳动模式的探索和突破,支持平台依据技术的发展积极运营新型人力资源结构,用新思路、新办法、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应对新业态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他还建议,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多维保障,构建包括基本保障与补充性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制,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他同时呼吁创新利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收支体系。一是在征缴上,“捆绑”于传统雇佣关系之上的社会保险征缴方式应该“解绑”。二是在经办上,无论是基本保障还是补充保障,都要做实个人账户,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在他看来优化善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环境也至关重要。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指导性的发展意见,要求地方建设由政府、社会和平台企业协同有序、治理向善的治理范式,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台、商户、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
  助推消费城市建设
  陆铭还带来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的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他指出,消费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城市更新面临若干问题:
  一是都市圈内部空间形态阻碍了中心城市释放消费集聚、辐射、配置和带动功能;二是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中心城区用地结构失衡降低了城市的消费活力;四是缺乏对消费城市线上消费、线下体验感和多样性的足够重视。
  对此,他建议,打造具有“八爪鱼式”特点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强化都市圈消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根据未来人口的实际空间分布规划人口和土地,构建紧密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圈和游憩圈。
  他认为,城市更新和新城提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而密度是关键因素。对于老城更新,应通过站城融合发展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改善民生。同时,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新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完善生活服务配套,优化交通组织等措施,引导人口向新城新区集聚。
  他还建议,强化线上赋能与线下空间体验,增强消费城市的内驱力。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线上大数据和流量优势赋能线下消费,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新业态。顺应线下消费分化趋势,增加线下具有体验感和互动性的空间供给。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发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