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最新发声!

最新信息

霍启刚最新发声!
2024-03-04 22:34:0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携六份人大建议赴京。记者获悉,霍启刚的建议内容涉及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完善工时与带薪年休假制度等多个领域。
  促进制度整合
  加快推进“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
  在《关于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的建议》中,霍启刚表示,大湾区在体育范畴有不少竞争优势。包括体育资源丰富,硬件基础优越,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正重新整合,建立产业新业态等。
  但对比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一,在汇集世界顶级选手、吸引全球体育观众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引入国际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演、提升职业俱乐部项目多样性、聚合体育服务产业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第三,大湾区体育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则相对滞后。
  “明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是探索大湾区制度融合、以体育凝聚人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好机会。”霍启刚建议,借着全运会的契机,建议从四个方面推进“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
  第一,围绕“三地三中心”,全力打造体育湾区。在全运会后,应围绕重大赛事活动承接地、体育组织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运动医学和康复治疗中心、体育教育及学术交流中心和体育产业会展中心等六大核心功能,将大湾区打造成“三地三中心”示范点,促进赛事、培训、交流、休闲、医疗、科研、商业会展、娱乐演艺、购物餐饮等产业相互支持发展。
  第二,推进体育模块“硬联通”。优化场地、资金、人才等全要素资源配置,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训练基地;建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阵地,支持国际体育社会组织总部落户大湾区;试点开展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经纪人、学者等国际化体育人才驿站建设,探索人才引进政策,打造精准高效的高端人才定制平台。
  第三,落实体育规则“软衔接”。打破参赛资格壁垒,统一赛事积分、等级认定等制度机制,探索建立互通互认的标准体系;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的创新举措,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必要时研究出台《促进粤港澳体育发展条例》等政策法规,加快打造规则衔接机制的对接高地。
  第四,把体育文化“心相融”。宣扬岭南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丰富粤港澳大湾区赛事体系,共同承办国际知名赛事,联合打造国际赛事品牌;开设青少年体育交流营,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多领域加强配合
  打造区域农业品牌
  为贯彻落实近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支持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促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下称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行动,重点支持20个品牌帮扶重点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对此,霍启刚认为,打造区域农业品牌需要从四方面加强配合:
  第一,引入高校科研团队支持,根据区域特点培育优质品种。建议推动高校农业科研机构与脱贫地区的配对帮扶模式,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农业科研资金投入成效。建议将科研立项与农民需求挂钩,针对区域环境特性运用良种良耕技术,找准优良农产品基因,加强地区特色品种创新性培育。建议参考南繁科研创举,打造农产品原料基地,帮助脱贫地区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农业人才下乡、科技下乡,增强乡村区域品牌的商业动能。
  第二,打造优质农产品品质标准,支持产品外销。建议我国考虑制订一套优质农产品品质标准,以大小、甜度、作物形态等因素作为评价准则,更好地塑造农产品品牌,形成对外统一标准的品牌形象,支持精品农产品海外贸易,推动出口带富效应,提高百姓收入。
  第三,建立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机制,推动区域农产品从地方走向国际。建议放宽现行精品品牌培育条件限制,适当降低门槛,避免资源集中于顶端品牌。建议扩大优质农产品评选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评选地区品牌名录,带动区域农产品“走出去”,助其亮相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国际性会展。建议落实《方案》中多项绿色通道扶持措施,与打造农产品品质标准相结合,推动从培育到营销的助农新方向,将区域特色品牌做优做强。
  第四,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区域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行业中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渠道和人才储备,建议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在产业链上游助力脱贫地区夯实生产、仓储、加工环节发展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在产业链下游助力打通销售渠道,拓宽区域农业品牌产品销路;在品牌建设中助力打造差异化产品,增强营销推广能力,提高品牌可信度和美誉度,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
  霍启刚表示,农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政府考虑就上述四方面落实工作,指导区域农业品牌的建立,增强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通过输出优质农产品,向世界展示我国作为农业强国的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落实完善工时与带薪年休假制度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记者获悉,霍启刚今年提交了《关于落实完善工时与带薪年休假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循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建议》。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工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对青年劳动力保障不够。对现有工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进行全面落实与完善,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据他观察,第一,我国劳动人口存在“没假休”“不能休”“不敢休”的情况,部分企业不仅未能实施带薪年假制度,甚至存在不遵守标准工时制的现象。
  第二,目前的年休假制度中假期时限与工龄长短的衔接过于僵硬,对青年劳动群体保障不够。
  霍启刚举例称,根据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他认为,我国人口结构整体呈现老龄化态势下,工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劳动力正发挥更为重要的力量,也承受着较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5天的法定年休假无法保障其充分休息。长此以往,对社会的精神素养、整体风貌、奋斗水平会产生影响。
  霍启刚认为,受上述问题影响,我国旅游业存在以下三种现象:第一,休假制度不完善导致国内游客出行窗口过于集中,供需矛盾突出。第二,受假期时间约束,中近程游占主导,加剧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第三,现有年假制度抑制占旅游市场主体地位的青年群体的消费力。
  针对上述问题,他提出以下解决建议:第一,严格落实现有《劳动法》关于每周工作时间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工时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非特殊情况禁止企业协议取消职工双休,对企业确因工作需要延长职工工时的情况作出明文规定。
  第二,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相关政策,完善企业违反法律责任的规定,强化对企业年休假执行的约束。
  第三,对现行《条例》第三条关于年休假天数的规定进行修改,按工龄计增带薪年休假天数。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首两年每年5日,之后每年加1日,递增至最高10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霍启刚最新发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