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刘懿艳: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最新信息

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刘懿艳: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2024-03-07 21:48:00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智能网联成为高频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懿艳聚焦智能汽车人才建设,并提出相关建议。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不断取得佳绩。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出上年同期5.9%。
  “电动化之后,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的竞争高地。”刘懿艳表示,“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工程师超过114万人,其中从事智能车研发的人员约为22万人。“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已成为中国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刘懿艳表示。
  众所周知,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汽车产业正大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在原有的机械属性基础上,汽车大大增加了科技属性。在刘懿艳看来,智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学科、跨领域、深融合、强交叉的复合型特点。从学科角度讲,除了机械、电子、能源动力、交通运输,智能车成为通信、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融合体。从产业角度讲,消费电子、通讯产业与汽车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重要路径。
  刘懿艳指出,车辆学科已成为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的车辆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至今仍作为隶属于工学门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定位与其高科技综合载体的战略意义不相匹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所需存在差异,导致供给侧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侧企业的实战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尤为迫切。在刘懿艳看来,AI+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可以预见AI大模型将会重构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体验及研发运营效率,智能汽车的产品、研发、运营、组织范式都将可能产生颠覆式的影响。
  清华大学AMiner团队联合北京智源研究院、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学者——AI 2000榜单》显示,美国共有1146人次,中国232人次,分布位于第一、二名,美国在人工智能整体人才资源上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不过,刘懿艳指出,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华人人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球顶尖AI人才群体中,华人占比超三成。其中,63%在海外任职,国内任职的为37%。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在人才流向上,已经呈现出积极的正向流入状态。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
  如何破解行业所面临的难题?刘懿艳建议,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智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加快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
  刘懿艳表示,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践安排和师资建设方面,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专家交流、参与及合作,加大产业实践与高校教学的结合力度。
  刘懿艳还建议,要设置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企业和高校对标智能车发展中的产业痛点、“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方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智能汽车领域技术成果量产应用转化的重要载体和‘产学研用’的联合创新高地,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快速验证、迭代、转化,在为智能车市场持续创造价值的同时,培养一批实战型人才。”
  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上,刘懿艳则建议,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策略,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针对顶尖人才,出台系统的组合拳政策,以更大的诚意释放诚招人才的信号,从待遇、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住房、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吸引海外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专业人才回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技术落地。
  针对校园人才,刘懿艳建议,加快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人工智能专家参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教学框架梳理、教材编写、实践培训;鼓励和支持国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领先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两会建言|全国人大代表刘懿艳: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