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处变化 揭示了制胜未来的关键

最新信息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处变化 揭示了制胜未来的关键
2024-03-08 08:11:00
OpenAI公司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后不到1个月,“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内容就出现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提案里;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2024年十项工作任务中“前排亮相”,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新”在哪里,未来产业的“未来性”有何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提出了真知灼见。
呵护创新主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巩固扩大”“加快发展”“积极打造”“制定规划”,既是对不同产业立下的新一年发展目标,也反映出上述产业目前在我国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注意到,‘新能源车’前加上了‘智能网联’的前缀。”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对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一表述印象深刻,“电动化之后,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的竞争高地。”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由创新主导的产业转型案例。如何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了“企业主体”和“人才驱动”。
  刘懿艳以智能汽车为例,在“AI+软件”的大趋势下,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学科、跨领域、深融合、强交叉的复合型特点。她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加快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建设,并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策略。
  “为未来产业储备人才”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建议,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供需结构,培养满足科学智能、工程智能等新兴领域需求,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性平台,推动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来华交流发展。
  “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就是抓住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部长张帆表示,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能够整体提升科技创新的效能和活力。
  对于如何提升各类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度,拓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渠道,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建议,应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业社会组织倡导的“三体联动”机制。“国家部委在考核相关企业时,可增加对企业参与融通创新的评价,促进大企业开放更多核心应用场景。”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发展特征。“培育生命体离不开光水土气肥;同样,呵护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必须重视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塑造。”他建议构建多元多维评价体系,营造追求卓越、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落实“因地制宜”
  去年9月,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落地上海徐汇,不到半年吸引近6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眼下,全国多地都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部分省市的政策举措已细化至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垂类赛道,由此衍生出的资源要素和人才竞争也日趋显著。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无意义的“内卷”和内耗,此刻更显示出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同,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虚张声势’,要避免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张英表示,通过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创新技术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是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她建议,以智慧产业链、智能运维、数字仿真等行业应用为牵引,融合空间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打造工业大模型、工业元宇宙等创新工具和赋能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视作“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这意味着在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时,既要前瞻性地给予未来产业以约束力,也要对其有充分的信任度。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表示,从ChatGPT4.0到Sora,算法技术正全面步入应用阶段,但也引发了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等问题。
  “我国已出台算法管理规定,但大模型备案尚处在‘实验期’,还缺乏成熟的规则指引。”他建议,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出台,同时引入“监管沙盒”制度,允许人工智能企业在监管机构监督下,于相对可控的环境开展试验性开发、测试和验证,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放管服”。
  代表委员们还关注到知识产权对企业创新力的保障。“‘技术出海’带动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走向世界,但若无有效的专利保护,不仅研发投入付诸东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受到损害。”刘懿艳建议,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执行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专利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并建立国家层面的专利情报和风险预警系统,帮助企业更全面、及时和精准掌握海外专利市场的动态,下好“先手棋”。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从0到1”的创新过程具有周期性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等特点,因此,金融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我国目前的金融供给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服务科技创新的效能还有所不足。”他建议,从政策供给端营造稳定、连续、精准的投融资生态,持续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优化间接融资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化机制改革,实现金融“活水”浇灌创新活力。
提升发展效能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谈到启动“人工智能+”行动时,提到传统产业通过大模型解决行业问题、企业问题和垂直领域问题,并明确央企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
  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已然处于“进行时”。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未来产业虽面向未来,但也基于当下,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代表提出,尽管我国在数实融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数字化转型进展不平衡、政府牵引作用有待加强、跨城市群数字化联动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对上海而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当好龙头勇挑重担,强化带动做好服务”,既是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也是发挥城市群整体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经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在上海代表团开放日上就表示,上海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健全基础研究合作机制,持续推进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对于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伍爱群建议,应加强与RCEP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服务业、环保等方面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价值链。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处变化 揭示了制胜未来的关键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