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 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的支撑

最新信息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 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的支撑
2024-03-11 16:34:0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五篇大文章首次提出于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一部分。
  就金融强国建设的相关话题,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尹艳林表示,建设金融强国是推进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没有金融强,就不可能有经济强。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的支撑,一个国家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变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尹艳林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没有金融强,就不可能有经济强
  《21世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是中央层面首度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如何理解“金融强国”这一概念的提出?
  尹艳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金融强国是推进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客观需要。没有金融强,就不可能有经济强。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的支撑,一个国家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由大变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纵观世界发展史,大国的崛起与世界金融中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党中央在此时提出“金融强国”建设,是战略性选择,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1世纪》:金融强国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中国建设金融强国,和英美等金融强国有何异同?
  尹艳林:我理解,金融强国的“强”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上:
  一是市场强。强大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金融强国通常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从而能够有效配置全球资本,具体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子市场。
  二是机构强。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组织基础。这些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有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有较强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是人才强。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金融强的基本要素。金融强国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国家的金融竞争力。这种创新能力来源于金融人才。
  四是设施强。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金融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转和互联互通,为推动形成统一包容开放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保障。
  五是体制强。强大的金融体系和机制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金融体制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各种信用活动组织、调节货币流通与资金运动的形式和管理制度的总和,包括货币体系和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市场化、法治化,具备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与英美等金融强国既有共同点,更有不同点,主要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21世纪》:中国距离金融强国还有哪些差距?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尹艳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金融大国。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金融业“大而不强”,金融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等问题明显,我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仍有待提升,与经济强国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按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发布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美元国际支付占比为43.37%,居世界第一,是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的26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一是健全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二是健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引导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着力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三是加强金融人才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加强上海、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强人才吸引力,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国内高端金融人才逐步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
  四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互相联通。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提升监管的精确化、智能化程度。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功能,更好服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
  五是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五个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金融法治体系,完善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1世纪》: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
  尹艳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下一步,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 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的支撑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