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度约束让政府过紧日子真正成为习惯

最新信息

通过制度约束让政府过紧日子真正成为习惯
2024-03-24 23:21:00
今年以来,内蒙古、湖南等地的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已相继出台“过紧日子”的具体措施方案。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方案,从严格预算执行、规范政府采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机关日常运行成本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七个方面做出具体化规定。
  而在3月初,湖南发布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十条具体措施,从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养成习惯、成为常态。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是趋势也是要求。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今年1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关于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问答中提到,“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下功夫,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
  而在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过紧日子不只是说说而已,从中央到地方,具体措施陆续出台。2023年三分之一中央部门财政拨款减少,当时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是一项重要内容,体现的也是过紧日子的要求。
  近来,地方陆续跟进,以广东为例,今年将腾出财力保障民生,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三公”经费和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再压减5%。这些动作传达的信号非常明显,就是要以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
  从地方公布的具体措施不难看出,“过紧日子”已形成基本方案,很多策略都细化了要求,花多少钱、从哪省钱,基本一清二楚。比如内蒙古的方案就明确提出,严格审核“三公”经费支出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务用车加油、维修、保险实行“三定点”政府采购,公务接待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源头把好“三公”经费支出关,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这样的规定非常细致,也很具操作性,那是不是这类措施出台就真的能保障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显然,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尤其要打好预防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足心理准备,并做好应对。
  首先,“过紧日子”最终必然要反映在账本上,省了多少钱、具体要形成相应的数字,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结果花的钱却一分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过紧日子”也不能只是支出的结构发生变化,比如最后花钱的数字是减少了,但只是在本来不能省的领域省钱,这样的话就本末倒置,曲解了当前的政策诉求。
  总的基调应该是,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从财政部近来连续的表态看,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进民生福祉是财政保障的重点领域,接下来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打折扣。
  其次,落实过程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对主要负责人的问责机制,另一方面,要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可以考虑通过外部监督来强化执行政策要求。涉及党政机关的一般性支出,尤其是在“三公”经费这类问题上,依据过去的经验,外部监督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在相关工作公开、透明方面,如果能进一步提升,相信能促进党政机关落实“过紧日子”的政策要求。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政策。这就要求相应的机制必须严格有效,通过完善制度规范,让“过紧日子”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通过制度约束让政府过紧日子真正成为习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