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需建立技术转移清单和投融资机制

最新信息

专家: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需建立技术转移清单和投融资机制
2024-03-27 18:34:00
3月26日,“2024可再生能源南南合作论坛”在海口市举行。论坛期间,《绿能出海记2024:向绿共赢,由小及美》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共识,也成为中国电力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攻方向。“对于当下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指出。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
  王卫权认为,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资本和产业投资商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新能源投资领域普遍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相对较弱,能力不足。以往单纯的承包商角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海外新能源市场发展需求,承包商要努力实现由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建造商的转变,并具备投融资、工程承包、管理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服务能力。
  在谈到中外可再生能源合作所面临的挑战时,王卫权提到,中国和外国都缺乏对彼此的了解。“一方面,中国企业对外国当地的投资政策了解不充分,比如对能源电力政策、项目的审批流程、土地使用和管理、环境保护政策等了解不全面。另一方面,国外很多机构对中国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种类、品质、价格等不够了解。以光伏为例,在中国,有多达几十种光伏组件,但是一些国外的机构对此并不清楚。”
  王卫权认为,将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
  首先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合作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认识、熟悉和磨合的过程。”
  其次,要加强沟通交流,除了大家聚在一起有思想上的碰撞,还要到实地去看一看。有时候光凭借讲述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到现场一看就知道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第三是建立技术转移清单,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生产线,需要技术转移清单,要找到适合当地的技术和装备落地。
  王卫权解释,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都需要配套的产业链,可能某一些国家无法生产整条产业链,但是可以生产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可以先从单个环节开始培育上下游,形成本地制造的产业链。
  第四是建立投融资机制,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投融资是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大规模发展的时候,资金来源非常重要。
  中外可再生能源合作建厂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报告指出,“小而美”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与减排两难,自下而上、独立自主地推进能源系统建设,进而推动其总体发展范式的全新发展理念。
  在电网发展不足的背景下,为解决普遍的能源贫困问题,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屋顶光伏等小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也明显拉动了2020年以来中国绿色电力装备的出口增长,以及中国相关政策的调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签约额达到38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设备贸易取得了显著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绿色电力装备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光伏、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为外贸出口的“新三样”。
  报告主笔人绿动星球创始人郝江北表示,从发电项目来看,装机容量更小的项目在占地面积、施工周期、前期成本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因此也更贴近远离电网或电力市场尚不够健全的地区的实际需求。
  从产业链布局方面,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建厂,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鼓励电力市场的成长,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记者注意到,报告指出,中国在2021年之后明显加大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尤其是以风、光、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合作,并通过推动投融资绿色化、技术和知识分享、促进产业对话、建立绿色合作平台、聚焦民生需求等多重措施,发挥中国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方面的独特优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专家: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需建立技术转移清单和投融资机制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