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解读浙商资产成长加速度背后的人才密码

最新信息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解读浙商资产成长加速度背后的人才密码
2024-03-29 09:03:00
“感谢这次难得的进修机会,让我充实了理论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开拓了视野格局,学会用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亦有信心为公司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月26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资产管理学院首期进修班顺利结业后,学员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期两个月的不良资产管理培训,围绕浙商资产联合复旦大学编撰出版的行业系列教材,沿行业发展、实务操作、法律法规和价值评估四个维度展开授课,这是浙商资产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成长平台的又一创新尝试。
  浙商资产成立于2013年,为全国首批5家、浙江省第一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朝着建设“一流国企、行业一流”的“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浙商资产坚守主业主责,履行“防范区域风险、服务实体经济”职责使命,同时主动拥抱变革、探索特色发展,用十余年时间从深耕省内到走向全国,在规模业绩、资产质量、创新发展、行业影响上均取得了瞩目成绩,成长为地方AMC行业标杆。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浙商资产深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从创立伊始便注重“内外结合”。无论是对内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提倡“四个好”用人理念,还是对外与高校合作成立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推出行业系列教材,浙商资产走出了一条与人才“双向奔赴”的道路。
  从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到厚植沃土留才用才,再到春风化雨爱才育才,公司为人才提供了雄厚根基和成长平台,人才为公司推进“双一流”建设注入新动能。
  心之所向,近悦远来吸纳人才
  今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作出以“大人才观”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强调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
  浙商资产第一时间响应,传达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研究人力资源工作要点。浙商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应春晓在公司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强化梯队建设,做深人才培养生态。公司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进一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将党的领导、浙商基因和企业文化融会贯通,为优秀人才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有人才的活力涌流,才有企业的蓬勃脉动,吸纳人才是优秀企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引才?除了受益于浙江人才强省战略外,浙商资产深谙“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十余年如一日专注业务、深耕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吸引有志之才的底气。
  另一方面,开诚布公的原则和为人才赋能的决心也不断释放人才引力波。外部引进上,招聘渠道市场化及遵照按需招聘标准,精准分析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校企合作,用好合作交流、重大项目等平台渠道,引进急需紧缺和高精尖人才。内部选拔以“岗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笔试面试评委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干部竞聘,推动“岗位不固化、通道不阻塞、能力不停滞”。
  就这样,公司引进了一批愿意“同成长、共进步”的人才:员工中研究生比例46.5%,评为省区市级的人才65人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22人,上城区金融人才35人,高级职称31人,获各类职称及职业资格390人次,其中拥有法律职业资格79人、注册会计师43人。
  群贤已至,如何让人才成长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成了浙商资产的新课题。
  行之所至,厚植沃土激励人才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今年2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再次释放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号。
  浙商资产正是这一改革理念的忠实拥趸。
  2018年,浙商资产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企业”,以此为契机第一时间成立“双百行动”改革小组,要求确保党的意图贯穿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确保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化要求融入混改全过程,经两轮引战增资后,2022年9月成功转身股份制公司。
  一系列措施在公司人才培养上得到集大成的体现,以职业经理人为标志的市场化改革,加速释放了“人才红利”,在多数企业“水土不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却成为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之一。
  早在2017年,浙商资产就开展了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身份转换等方式,公司整个经营层全面调整,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者队伍。配套制度也一应俱全,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薪酬与考核激励办法同时出台,对职业经理人采用任期制和契约化,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现差异性。
  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持续、体系化培养人才,这需要一整套的制度机制及行动的魄力。在职业经理人基础上,浙商资产建立了一体化育人、用人体系:营建市场化考核薪酬体系,搭建定制化教育培训平台,兴建扁平化关系管理网络,扩建专业化岗位人才队伍,创建多元化选人用人机制。一系列人力资源“五式联手”,遵循了市场规律,提升了企业整体效能。
  应春晓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大人才观”引领加速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打造与战略升级、业务升级相适应的优质人才队伍,同时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完善人才关爱保障体系,为全体员工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氛围。
  志之所趋,春风化雨滋养人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好的企业,可以通过任务规划、执行机制和人才队伍实现发展目标,而当这一套体系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内化为企业文化,并植入每位员工内心时,方能形成强大的内核力。
  于浙商资产而言,搭建企业文化体系,第一块地基是“人”。“以人为本”的内核衍生出“四个好”理念:用好的待遇善待员工,用好的机制留住人才,用好的教育塑造形象,用好的文化支撑发展。“四个好”表面上是物质待遇,深层次是机制建设,本质上是文化滋养。为想干事的人提供平台、助能干事的人把握机会、帮干成事的人实现成功,多维度激发全体干部员工的内在驱动力,增加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一流文化支撑一流发展,在“四个好”的引领下,浙商资产的文化体系发展不断丰富充盈,与时俱进迭代升级。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治企、以文创美、以文培元,企业文化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服务客户、廉洁自律、敢想敢拼……这套文化体系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即“创业者精神”。
  创业者精神在公司内部有很多个象征符号,如拉杆箱、拓荒牛、导航器,每个符号下都对应着一系列动人的创业故事,也见证了一支素质过硬、行动力强的人才队伍的成长:有人拖着拉杆箱到省外展业,没有固定办公场地,索性在宾馆大厅谈业务;有人成了空中飞人,一年坐120多趟飞机;有人把全家搬去了外省;有人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已独当一面,带着队伍去拓荒……
  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伟达说,无论是拉杆箱、拓荒牛还是导航器,其本质是甘于奉献、锐意进取,是艰苦奋斗、砥砺深耕,是不断创新、激情创业,“创业者精神”让员工和企业逐渐形成价值共同体,员工把企业视作事业,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公司平台上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蜕变。
  道之所在,谋近思远培育人才
  比市场快半步,比需求快半拍,比管控快半节,是浙商资产十余年保持战略高位、实现发展加速度的秘诀。敏锐的前瞻性,在人才培养和高端智库建设上也处处可见。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3年5月底,浙江工商大学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捐赠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正式启动建设,填补了国内资产管理领域学历教育的空白。随后,同年11月,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挂牌、新生开班;今年1月,面向公司骨干员工的首期进修班课堂开讲;今年3月,面向社会的不良资产行业实务研修班启动招生……与高校合作开启产学研协同育人之路,浙商资产的创新性之举令人眼前一亮,也彰显了远望山河的大格局:作为一家有责任担当的国有企业,树人之道不止着眼于公司内部,还勇于承担起为行业培养并输送更多人才的使命。
  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是由浙商资产和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产业学院,也是国内第一家培养高端资产管理人才的学院。公司党委委员、副董事长、首席战略官李传全表示,与高校联合建立学院并为公司员工乃至行业人才量身定制课程,培养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是服务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作为地方AMC标杆,浙商资产贡献了多次“首个”:创立初始便筹建了地方AMC行业首家研究院,十年如一日分析展业数据、跟踪行业研究;2019年联合复旦大学推出首个不良资产行业指数;2023年携复旦大学出版中国首套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系列教材;建立教育培训体系,探索人才体系化认证,特殊资产管理师“持证上岗”……公司用一次次填补空白式的行业创举,向中国资产管理人才培育中心、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智库高地这个远景目标持续迈进。
  大道不孤,虽远亦至。从企业改革到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激励,再到体系化的打造企业文化,浙商资产从不吝于与行业共享经验和成绩,这从其持续投入建设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和频繁的行业交流中可见一斑。每一步前行都树立起一座行业标杆,每一次智库输出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正是新时代国企应有的格局和担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解读浙商资产成长加速度背后的人才密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