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何以在“通江达海”中起高峰?

最新信息

中部崛起何以在“通江达海”中起高峰?
2024-04-02 07:59:00
2020年,大河财立方曾发文聚焦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经济带深度交融、同频共振现象,如今这一命题有了更高维度的解读。
  3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要求中部地区做到“两个加强”。一个是,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另一个是,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这也意味着中部崛起不再是区域命题,要跳出中部看中部,以更开放的视野和姿态,寻求中部崛起的广阔空间。在不少人看来,向东蔓延通江达海,或是中部崛起命题的关键着力点。
看基础:中部崛起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山水相连,合作层级在互惠共赢中不断跃升。”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协调区域发展的需要出发,中央相继提出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其中,2004年3月中部崛起战略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也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落实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和“三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令人欣喜的是,20年来,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GDP数据,2023年六个省份GDP总和约为全国的21.6%,相较2012年大幅提高了1.4个百分点,显示了在经济整体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杨畅表示。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部地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在新起点上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通过积极融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能够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加快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
  “可以通过开展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深度交流,拓宽两地产业链、人才链和技术链的深度对接渠道,切实推动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共同提升发展空间。”上述人士建议。
看抓手:新质生产力已成中部崛起新动能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无疑为中部崛起点明了新的方向,山西的化工冶金、安徽的汽车、江西的航空、河南的盾构、湖北的电子、湖南的重工都是闪亮的名片,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跳出中部向外看,长三角地区已经在未来产业上开始发力,其中上海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一周年”以来,着力编制未来产业“一业一方案”,发布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商业航天、AI大模型等一批细分领域行动方案。
  “中部地区跟长三角地区天然就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从经济融合的角度来看,交通系统的融合是一个大前提。”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黄小飞告诉记者,交通革命提升人活动半径、让生活更美好,服务于城市化、城市群,以eVTOL新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无疑会进一步拉近中部地区与长三角的距离。
  他还提到,新质生产力使得生产效率、品质大幅提升,以新技术新产品驱动新的应用场景、社会需求。中部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东部地区技术创新走在了前沿,在产业链互补方面也大有可为。
  “新质生产力给予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又一个重要抓手。”杨畅也提到,中部地区是我国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结合当前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依托中部地区坚实基础,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制造业,并抓住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机会,有利于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事实上,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业内人士看来,以河南和上海为例,河南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发展正当其时;而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正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双方优势互补、同向而行,合作正当其时。
看未来:生产要素加速流通助力中部起高峰
  早晨8点48分从郑州东出发,中午12点31分即可抵达上海虹桥站,对于不少往返在中部地区与长三角的商旅人士而言,G370是他们最熟悉的班次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党委委员、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李久盛是这趟列车上的常客。作为区域合作持续升温的亲历者,在他看来,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人才素质匹配,对新技术需求迫切,这也为中部地区与长三角深度交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区域深化合作是响应双循环战略的具体体现,这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一种呼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说,长三角与中部地区作为全国较大的经济体,在发展中互利联合。双方可以基于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共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事实上,随着交通愈发便捷,人流、物流这些要素流动更加活跃,这既加速了经济循环,又为区域合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与可能。
  看文旅,现代艺术与青山绿水水乳交融,加强两大片区文化IP的交流及引入,可创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极;看中医药,当古老的资源与文化,叠加现代营商环境与研发扶持,传统产业也焕发了勃勃生机;看人才,中部地区往往是劳务输出大省,长三角则是创新人才输出高地,两地在循环之间各取所需。
  “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有可能在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市场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推进具体工作上,可借鉴前期经验,通过设立相关联动机制予以保障。”杨畅表示。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部崛起何以在“通江达海”中起高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