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召开 产业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最新信息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召开 产业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2024-04-02 20:56:00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初具规模。近期,人形机器人交流会议密集召开,产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催化。
  有行业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具备“AI+高端制造”双重属性,在我国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各行业加速推进人工替代的时代背景下,其通用属性可以打通“工业+商用+家用”多个场景,万亿市场空间待启航,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在产业资本争相布局、生成式AI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的背景下,叠加政策红利,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行业交流会密集召开
  消息面上,4月2日,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在上海召开。该盛会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学术与产业界,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顶级平台,围绕“人机共融智造未来”这一主题,探讨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沿热点,剖析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事实上,随着产业的持续火爆,近期人形机器人交流会议密集召开。4月9日至10日,北京中关村将举办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4月18日至19日,OFweek2024(第十三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将在深圳举办。
  开源证券分析师孟鹏飞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的召开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人形整机厂商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我国已初步涌现出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开普勒机器人等,一大批人形机器人初创厂商,博实股份天奇股份新兴装备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入局。
  对于市场关注的产业落地问题,可以看到的是,伴随AI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到来的时间可能提前。软件、算法,是决定第一台符合消费者需求、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必要条件,而量产后硬件的规模化降本,是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的关键。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的运行由感知、控制、执行三大模块构成,控制模块是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人形机器人是否可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算法和AI大模型,则是控制模块的核心。
  不同于工业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在于其通用性,因此,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将指数级倍增,一方面需要强大的数据建模,另一方面需要对语言和指令有强大的理解力。AI大模型的突破,解决了人形机器人的控制难题,帮助人形机器人实现真正的具身智能。
  小市值公司或乘风而起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0—1的阶段,将形成巨大产业趋势。有行业人士指出,特斯拉、小鹏、华为等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引领产业变革。
  AI加持,有望解决人形机器人通用性问题。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望加速推动“卡脖子”环节技术进步。
  行业规模上,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00亿元。
  整体来看,面对人口老龄化难题,结合当前最前沿的AI、通讯、硬件等技术,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到来,下一个十年产业大周期亟待开启
  从政策端看,国内顶层设计明确了发展目标,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东方证券分析师丁昊表示,从细分零部件来看,人形机器人执行器关键零部件,如丝杠、减速器、电机等高端领域的产品国产化率较低。面对2030年全球上千亿元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小市值公司有望乘风而起,成长为大市值巨头。
  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之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丁昊表示,自从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也出台顶层设计指导意见,以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快速发展。
  丁昊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宽赛道,并有望为产业链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2024年中期定型量产阶段的逐渐临近,具有更高性价比、更高研发生产效率的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建议关注总成、空心杯电机、丝杠和轴承、减速器、传感器、IMU、编码器、配套高端设备、机器人大模型等产业链相关公司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召开 产业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