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3》在沪发布

最新信息

《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3》在沪发布
2024-04-02 22:15:00
4月2日,《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3》(下称“报告”)在上海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海国际经济研究院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承办。
  该报告基于截至2022年度我国离岸金融的详尽数据,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离岸金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中国离岸金融发展相对迟缓;人民币项下的创新离岸金融是中国离岸金融未来发展的重点;离岸金融发展环境和风险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会上,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揭牌仪式举办。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跨境金融产品
  中国离岸金融指数分为五个部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0多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传统离岸金融业务、创新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生态环境、离岸金融风险防控。这些一级指标,又分别由各自对应的若干个细分二级指标加权而成,全面覆盖了离岸金融的各个方面。
  本期指数报告的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22年,2014年报告基期的指数为83.90。报告显示,2023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数值为87.39,较基期小幅上涨,涨幅约为3.97%。
  报告提出了多项关键建议:首先,鉴于离岸金融活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显著推动作用,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加速推动人民币成为离岸金融的结算货币。逐步放开人民币跨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为离岸金融创造更多人民币的投融资和结算机会。积极创新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以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
  其次,尽管我国离岸金融创新型业务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显著增长,但整体离岸金融的发展速度仍显缓慢。从2014年至2022年,我国离岸金融总体指数仅微涨3.97%,这凸显了加快离岸金融发展的紧迫性。为此,建议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作为离岸金融的试验田,扩大离岸金融业务的规模和深度,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优化跨境投融资政策,降低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报告还强调,我国离岸银行的服务能力与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的增长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为此,建议提升离岸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离在岸市场之间的联动,促进资金流动、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同时,拓宽离岸金融的业务范围,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参与,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离岸金融创新方面,建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经验和金融产品,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加强对离岸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最后,为确保离岸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风险防范,报告建议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离岸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建议加快制订中国离岸金融管理办法
  编制中国离岸金融指数,不仅是我国离岸金融理论研究者和实务操作者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具体体现,更是以数值化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我国金融业开放姿态和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新时代下,发展离岸金融有利于在国内形成高标准对标国际通则的政策生态;提高中国金融的国际化水平;对接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港)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升中国产业能级,促进双循环流通;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创新和健全离岸金融制度将有助于我国离岸金融业态的规范发展和风险管控。未来,我国离岸金融制度建设首先需要解放思想,不能墨守成规;积极寻找合理的突破口,改革和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境内离岸金融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大胆审慎地实施制度型创新;深入构建统计分析的基础性设施;积极争取境内离岸金融市场税收优惠,尽可能争取与国际水平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加快制订中国离岸金融管理办法,使得境内离岸金融活动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离岸金融指数报告2023》在沪发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