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实施限额管理 财政部强化预算约束力度

最新信息

“三公”经费实施限额管理 财政部强化预算约束力度
2024-04-06 02:12:00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随着财政透明度不断提升,公款消费这个“隐秘的角落”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其中被大众所熟知的“三公”经费在今年也出现了明显调整。
  在各地公布一般公共预算报告后,“三公”经费(主要指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的具体额度也随之曝光。从已公布报告的省份看,大部分都较之前同比下降,减少的额度在百万到千万之间。
  “在每年几十万亿元的预算支出中,‘三公’经费的支出占比微乎其微,尽管如此,中央持续多年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三公’经费的支出,体现出中央从严从紧把好各项支出关口的态度,这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一位财税人士如此评价。
  经费调整符合实际需求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事项。”这是中央对预算执行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
  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这一要求也在不断落地执行。从可知数据看,四川省2024年省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3.36亿元,较2023年减少0.06亿元,下降1.8%。
  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四川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事项,从严从紧把好各项支出关口。
  除四川之外,2024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公”消费比例也有所下降。广东省的省级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为4.38亿元,较上年年初预算减少了0.01亿元,下降了0.2%。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支出预算为11396.98万元,比上年减少了407.68万元,下降了3.45%。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底,已有20多个省份的预算报告公布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从结果看,大部分省份的“三公”经费同比下降。
  然而,在大多数省份下调“三公”经费的同时,也有部分单位的“三公”经费有所增加。比如山东省,根据山东省省级预算安排,2024年山东省 “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2.3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964万元。
  对此,山东省财政厅相关人员解释,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压减较多、基数较低,今年开始恢复增加,对于其他经费将从严控制。“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4年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了6907万元。”该人士说。
  除了山东,长春市一般公共预算中公务接待费也比上年增加了3万元。
  对于“三公”经费的增加,上述财税人士表示,从大趋势看,中央对“三公”经费是严格管理,但实际中根据工作需要和政策导向,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规的前提下,各地对“三公”经费的安排更多是从现实情况出发,而并非采取一刀切的下调。
  据悉,近年来,“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控制在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根据上级要求持续压缩了10%—30%。同时,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分别确定控制总额,人均“三公”经费逐步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数据显示,2023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严控制,均不超过上年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表示,中央对“三公”经费的比例要求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其主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政策导向进行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对‘三公’经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压缩比例、严格控制支出等内容,这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杨志勇说。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由于“三公”经费涉及的开支包括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因公出国(境)所产生的行政开支等内容,因此这些支出也成为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月28日,财政部印发通知称,将从强化预算约束角度,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伴随公众对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提高,“三公”经费也成为政府控制和管理的重点。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
  在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上,蓝佛安表示,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同时要强化预算的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
  其中,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的问题为各界所关注。统计显示,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呈现负增长,其中2023年比上年只略增了0.8%,这体现了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的实践。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约束力度明显提升,无实质内容出国、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由2011年的94.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亿元。2018年机构改革后,将税务等部门原列地方的“三公”经费纳入中央部门管理,基数相应调整,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81.07亿元。
  2020年以来,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下降到2022年的53亿元。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64.96亿元,略有增加,但主要受疫情影响,这些预算主要用于支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障中央部门开展对外交往、参加重要双边多边会议等,同时继续严控一般性出国团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去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在政府资金筹措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严格管理“三公”经费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政府部门运转成本,这是当下非常必要的改革举措。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三公”经费实施限额管理 财政部强化预算约束力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