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责任,右手销量:两只手都要硬 “义”与“利”两个车轮让宝马跑得更远

最新信息

左手责任,右手销量:两只手都要硬 “义”与“利”两个车轮让宝马跑得更远
2024-04-06 04:28:00
4月8日,宝马中国发布一系列举措升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包括携手文旅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共同启动“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将长期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推广与教育;连续第3年捐赠中国绿化基金会,支持保护辽宁省辽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捐资,未来3年捐赠300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面对未来出行的挑战与机遇,宝马集团要成为未来出行有影响的公司:责任为先、人文为本、智能为纲。我们的长期愿景是实现商业成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大运河是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杰作。助力保护大运河,既是对生态的保护,又推动文化交流,是宝马集团践行‘责任为先’‘人文为本’的实际行动,更是对共建和合共生的美丽家园的承诺。”
  我们看到,在进入中国30周年之际,宝马以一系列实际行动深化“家在中国”的理念,一步一脚印为中国社会创造更切实的价值。
  我们亦看到,在行业裂变加剧的当下,连续3年保持全球豪华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宝马集团,持续在研发、市场终端发力,销量数字稳步增长。宝马中国此时升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左手责任,右手销量”展现了企业长期主义的商业智慧——企业的使命,绝不止步于企业自身盈利,而是在更大程度上为社会创造价值。越是在行业深度裂变期,越要“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社会大背景下判断问题和趋势,在变化的时代抓住不变的真谛,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
  问题往往就是答案本身,宝马“义”与“利”长期主义的考量,或许就藏在三个问题里。
  宝马为什么要致力于大运河保护?
  舟楫千里,脉络可依。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正式准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是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成功10周年。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承载着半部华夏史再次映入眼帘。这部“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其背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民族记忆、延续千年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向上拼搏、勤奋实干的精神内核。这条水系承载着“片帆渡扬子,隔岸是瓜州”,书写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首先看看宝马的具体行动。已有18年历史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将探访大运河沿线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名家专家助力推广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教育;遴选并资助大运河沿线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以赋能思维帮助非遗传承人设计开发非遗文创品;带动近1000万用户与粉丝、利益相关者全国经销商,推动围绕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旅游。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对于宝马加入保护大运河行列的动因做了非常精彩的阐释:“‘水’是生命、繁荣和出行的源泉。有2500年历史的大运河,代表着‘联结’与‘出行’,联结了文化多样性的人群,孕育了繁荣,联结了历史与未来。大运河是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杰作。助力保护大运河,既是对生态的保护,又推动文化交流,是宝马集团践行‘责任为先’‘人文为本’的实际行动,更是对共建和合共生的美丽家园的承诺。”“BMW中国文化之旅”与大运河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有深层级的链接,这是宝马在华“在家中国”始终坚守的使命。
  宝马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与宝马的核心业务高度协同的。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追求商业成功、社会责任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文化的核心是人。大运河既是文化的大运河,又是生态的大运河。在大运河流经的8个省市中,宝马经销商占全国总量的近50%。一条大运河,不仅联结起文化、生态这两大重大社会议题,还深度联结了宝马的用户、利益相关者。大运河不仅是联结了历史与未来,更联结了中国与世界。宝马通过参与保护大运河,展示了其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并与广大利益相关者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即保护大运河,建立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更深刻的共识,最终源源不断地赋能企业发展。
  宝马为何要做文化保护?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让世界更美好。历史证明,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的文化会获得持久的发展活力。
  参与“BMW中国文化之旅”,最深刻的印象,在于“连接”和“交融”,还有其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成为参与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还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这才是文明互鉴的生动案例。看似简单的一步,企业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长期的定力值得钦佩。可以看到,宝马的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与人、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之中。从细节之处,从对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关注展现了宝马致力于推动文明互鉴的初心,而这也是其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在当前这个全球化受到挑战的时代,宝马发展文化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连接。资料显示,“BMW中国文化之旅”18载,宝马资助并赋能培训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带动近1000万宝马用户与粉丝,影响近1.6亿公众加入非遗传承与保护行列。宝马成为社会各界推动非遗保护的一部分,也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此外,在沈阳工厂,宝马“艺术工厂”项目已有13年历史。宝马邀请鲁迅美术学院和慕尼黑美术学院年轻艺术家,在铁西工厂、里达工厂进行了中西文化对话的艺术工厂创作。
  值得深思的是,当前中国汽车品牌阔步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从此前的整车出海走向生态出海、品牌出海。如何从“中国知名企业”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如何尊重、理解所在市场的文化并与之融合而非对立,将成为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也将是走向国际化的本土企业的必修功课。宝马作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其全球化运营、本土化运作,以及在所在市场倾听、理解、尊重并欣赏本地文化,最终能扎根变成Glo-cal-全球化的本土企业的经验,为中国汽车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从本土走向国际提供了生动的“MBA实践案例”。
  宝马怎么做到“扛得起”“拎得起”?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1971年就指出,在这样一个互联的社会里,每个行为主体的成功都取决于与其他许多行为主体的广泛连接与互动,决策做出的前提是要能够给整个系统带来积极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这具体意味着:那些坚持实践利益相关者模式的企业必将顺应历史潮流,扬帆起航。
  做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宝马始终对何为价值有着自己深刻的判断。宝马集团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尽管面临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宝马集团依然按照预期实现了2023财年的业务目标,保持了持续的业务增长,在处于电动化风向标的中国市场,宝马集团2023年交付约10万辆BMW纯电动车。宝马集团已经连续第3年保持豪华汽车销量第一。在电动车的赛道上,宝马的油电双发的战略,具有前瞻性,目前看来是成功的。
  但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宝马仍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宝马算的是什么账呢?
  宝马的经验说明,担当企业责任和企业实现盈利并非是对立的关系。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2023年在慕尼黑车展上就曾说过“如何看待未来出行的挑战,有的人甚至会觉得这是沉重的负担。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
  BMW i循环概念车证明,宝马有能力打造全新的概念,同时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BMW团队的理念是“从摇篮到摇篮”:从原料开采,到全供应链碳足迹,再到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如何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宝马集团的掌门人齐普策先生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前夜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宝马的长期愿景是实现商业成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利润与盈利是一个企业最本质的使命,但是宝马表达出一种“不仅要盈利,还要关注社会责任,还要关注生态责任”的多维企业使命观。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宝马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兼得,必须兼得,因为“无责任,不豪华”。
  从更深刻的维度来看,这或许就是一个百年基业长青公司的独到之秘,而这恰恰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精髓。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当下的汽车企业而言,如何把车开得更远,如何把企业做得更长久,这似乎不是选修题,而是必修课。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左手责任,右手销量:两只手都要硬 “义”与“利”两个车轮让宝马跑得更远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