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卓:科技、人才、教育多维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最新信息

成卓:科技、人才、教育多维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4-09 14:36:00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后,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为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以下,是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室副主任成卓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加速态势
  新质生产力源于科技创新,但其形成与发展还需经济条件的配合。当前,我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推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我国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优势。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速显著超越整体投资水平。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3%,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7.3个百分点;1-2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为9.4%,超出同期全部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超工业增速,今年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时隔一年后再次实现对工业增速的超越。上述迹象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加速态势。
  科技、人才、教育多维度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放大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和教育基础性作用,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
  科技发挥着引领作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以提升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为导向,整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学科综合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科研机构组织作用,形成战略人才队伍,实现科技、教育、人才的协同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坚持“藏才于企、藏技于企”,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引领作用,构建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培养与集聚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归根结底来自于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只有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提升劳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效率效能。
  要坚持全球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突出中国特色,聚焦新时代重点用才领域,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使人才能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中自由穿梭、加速赋能。
  教育则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夯实教育基础性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教育对基础科技知识传播和基础人才培养;二是教育对高科技知识创新和高科技人才培育;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作用。
  在高科技知识创新与高端人才培育时,要通过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职普融通,针对性的培养国家急需短缺人才,提升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发挥教育在应用科技知识、用好各类人才的自身发展性作用,如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开辟教育新赛道,塑造教育新优势,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周丹编辑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成卓:科技、人才、教育多维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