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40家VC机构申报,深圳种子基金实施细则或将5月落地

最新信息

已有40家VC机构申报,深圳种子基金实施细则或将5月落地
2024-04-09 21:05:00
备受创投界关注的深圳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简称“深圳种子基金”)日前传来了最新的落地消息。
  证券时报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深圳创投日”活动中了解到,4月将会发布深圳种子基金的实施细则,预计5月份能落地实施。据悉,该种子期基金目前已经接受了约40家创投机构申报,已立项5家。
  2023年11月,深圳落地规模为20亿元的种子基金,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受托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其他创投基金,该基金参股的子基金须投向极早期初创企业及追加投资的项目。
  “极早期”创新项目一般具有孵化难度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社会资本对此投资意愿较低,如何激发投资积极性?如何判断和评估种子期项目的价值?该基金在机制的设计上给出了答案,早期投资机构也为此支招。
  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种子期项目的信心和积极性
  去年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申报指南及遴选办法》对投资“极早期”项目提出了要求:一是子基金的投资须为其首轮外部机构投资;二是子基金投资决策时企业估值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此外,种子子基金中投资额500万元以内的项目不低于60%。
  有别于其他创新项目,大多种子期的项目在初期只有一个概念,一个1—3人的团队,这个时候的风险最大,可谓处于“死亡谷”,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不敢投。但与此同时,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高校实验室里,都有大量科技成果正“嗷嗷待哺”,如何发掘应用价值,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创新资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引路人”。
  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种子项目孵化投资的积极性,是深圳种子基金的根本初衷和愿景,并从机制设计上激发投资意愿。“目前种子基金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让社会资本在其中有利可图,能够有超额回报;二是要积极挖掘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目还不够成熟、产业化不足,我们的母基金就是要让投资团队适当降低逐利性、政府承担更多相应风险、提高风险容忍度。”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对记者表示,发展种子基金要把政策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基于此,记者了解到,深圳种子基金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该基金的出资结构上,市、区两级引导基金合计认缴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目标规模的80%,这一出资比例甚至高于深圳“20+8”产业基金70%的出资比例。二是,种子基金打破了此前5到10年的惯例,存续期延长为15年,这更加符合极早期创新企业的发展周期和规律。三是,种子基金在收回实缴出资及5%的基准收益后,将投资于深圳地区项目所得的超额收益对子基金管理机构和其他非深圳市属财政资金出资人进行让利。
  在基金退出方面,深圳种子基金优化了回购机制,即在子基金存续期内,子基金管理人可申请对种子基金出资部分进行收购,持有时间越短,收购价格要求越低。在容错机制方面,对于程序合规合法的投资项目,出现投资风险后,经考核可依法依规免除相关责任。
  科技成果转化痛点多 GP需要具有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资源
  “目前我们大概接受了40家左右的GP申报,现在已经立项5家,应该说非常踊跃。”李新建表示。深圳种子基金在遴选子基金时有怎样的标准?他进一步介绍,一是,在正常的风控合规以外,更多考虑GP在垂直领域里的投研能力和专业能力;二是,GP能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单位,进行合作和对资源的挖掘。
  事实上,种子项目多集中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内,然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国内高校的“老大难”问题。以科研创新的重点产出“发明专利”为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与美国高校成果转化率约为50%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一份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分析报告”统计: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该报告指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李新建介绍称,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无直属管理机构,无投资团队;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转化部门与市场创新主体信息不对称;中小科技企业资本实力不足等。因此,创新资本的助力有望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
  “种子母基金就是在我们原来天使母基金的基础上投得更小更早更科技,为了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拿出来,建立一个种子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把已经转化的初创企业科技成果纳入到整个产业链里面,让产业链里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初创企业的发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和培育。”李新建表示。
  李新建在演讲时介绍,目前深圳天使母基金在种子基金和种子项目布局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直通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已经和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收集100余项技术成果;三是,通过“概念验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遴选优质“种子”入库进行转化培育;四是,为“种子项目”对接投融资和转移转化合作资源,已成功服务相关案例20多项。
  种子项目如何估值?团队要好、技术要有转化可能性
  对于一个可能仅有概念或者一项技术,仍未形成样品雏形,离落地还有不小距离的种子项目,如何考量其投资价值?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无一不表示,团队是最关键的考量因素。
  “早期项目主要还是看两方面:一是看团队背景和能力,人员的人品很重要;二是看科技成果是否具备转化的可能性,有些研发理论上不错,但无法产业化,我们对这个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华润资本总经理、CEO秦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投资更多植根于产业本身的发展。
  秦锋介绍,华润资本打造了一个“DIT投资模式”,具体来看,D就是探索(Discover),通过种子项目的筛选,选出一些适合进行孵化的项目;I就是孵化(Incubate),这个阶段华润资本会进一步加大投资,甚至是到达PE阶段,也可能会做到二股东、三股东的角色;T就是移交(Transfer),这个阶段就为并购提供种子项目。“在D的模式可能有100个项目,I模式可能有大概十二三个项目,到了T并购项目可能两三个。”秦锋表示。
  对于评估种子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李新建介绍:“我们专门有一个绩效考核办法,从长远来看,种子项目要着眼于国家战略,所以在评估子基金的投资效率方面,更多会看有多少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
  而评估子基金的投资绩效上,李新建表示,更多考察子基金所投资的项目有多少涉及到前沿性技术或者“卡脖子”和进口替代技术;此外,看子基金投的项目有多少,后续是否持续接力投资,也体现在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子基金是否有提供相关的投后服务。
 
(文章来源:创业资本汇)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已有40家VC机构申报,深圳种子基金实施细则或将5月落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