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从“五个中心”到乡村振兴

最新信息

【上海一周】从“五个中心”到乡村振兴
2024-04-12 13:55:00
在前期一系列调研基础上,上周,上海召开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部署会。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五个中心”建设要坚持质量导向,深化改革开放,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强化工作落实,更好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
  清明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陈吉宁与市长龚正用一天时间深入金山、奉贤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
  会上强调,要不断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更好统筹城市美和乡村美”,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加美丽的新画卷。
  “五个中心”建设和乡村振兴,两个看似相去甚远的主题,在不同层面承载了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现代化建设使命看,上海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担纲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更好统筹“城”与“乡”,无疑是重要课题。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城乡全域的现代化。过去多年,乡村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迫切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予以解决。
  另一方面,背靠超大城市的乡村,对于城市功能提升亦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而城市的强功能,又能为乡村赋能,两者的充分联动结合,影响着整座城市的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现场推进会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充分发挥国家战略集聚的改革优势,背靠超大城市的市场优势,科技、人才、资金集聚的要素优势,提供高科技含量的种源、装备和标准,提供新鲜优质的高品质农产品,提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空间、和谐和睦和美的社会环境,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多个全球顶级城市,同时具有强大的城市核心功能和高品质乡村,城市功能强调全球引领力、配置力,乡村部分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对城市功能是有力反哺。上海在此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与国际顶尖加强对标。
  而对“五个中心”建设来说,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亦是一条重要遵循。
  陈吉宁在“五个中心”建设部署会上强调,上海要始终在开放中加强国际对标,拓展国际视野与思维,扩大境外主体参与,吸引高技术高质量外资,加强境内外市场连通,加快提升自身国际化能力水平。
  会议要求,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五个中心”建设的主要路径,紧密结合落实中央支持上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增强改革自觉、强化改革担当,形成改革合力、放大改革效应,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参与国际合作发展。
  在工作思路方法上,解决“城”与“乡”的问题,亦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比如强调功能。
  在谈及“五个中心”建设时,陈吉宁指出,应把抓质量、强功能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抓好功能性平台载体,聚焦重点行业产业和细分赛道优化完善空间功能、切实增强集聚效应,推动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同时,要提升服务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长三角企业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综合性的专业服务,更好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的强功能,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在考验三次产业各自转型升级能力同时,也考验着融合发展水平。
  陈吉宁指出,上海郊区应做精做优做强第一产业,走好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现代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尤其要依靠科技创新强农兴农,把农村生产与城市需求更好链接起来,把农业品牌、品质、标准加快立起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支撑农业创新发展。
  要推动一、三产融合发展,把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发掘好,把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发展好,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在其间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上海作为国际科创中心,科技为乡村赋能亦是应有之义。某种程度上,科技革命带来一系列新变化、新趋势,其产生的已是根基性的、底层的影响。能否把握趋势、抢占先机,对各领域都至关重要。
  “五个中心”建设,更应考量这种底层影响。陈吉宁指出,要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战略敏捷性,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在多种技术路线和多种模式选择中找准正确赛道,做到前瞻布局、重点覆盖、动态调整。
  同时,应充分认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对“五个中心”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善于抢占先机,加快工业、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三化”转型。
  具体而言,上海应抓好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垂直细分领域的技术迭代;以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为牵引,加快先进绿色技术应用,加强以成本为核心的技术路线比选,发挥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行业规则、治理规范、评估体系构建,在跨境贸易投资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推动电子票据管理、数字身份认证等与国际对接,探索绿色低碳的效益核算、认证评价、信息披露等基础性制度。
  同时,上海亦需注重生态营造,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加快培育数据服务商、绿色技术供应商、智能系统方案解决商,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转型服务平台,更好促进产业链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强功能、提能级的必经之路。
  此外,因情施策、因地制宜,并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解决关键问题,亦是共通的方法论。
  此前,针对“五个中心”建设,市委已展开多次调研,并梳理各个中心建设中的裉节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就乡村振兴,上海也开展了多轮调研,专门编制《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
  此番会上明确,要以城市总规为依据,在做好郊野村庄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详规,更好引领产业发展、均衡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农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科学规划,更好落实上述专项规划,切实保护好乡村风貌、建设好保留保护村,持续转化激发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对整篇乡村振兴“大文章”而言,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被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体制机制创新和干部人才队伍培育,亦是重中之重。
  一切的关键,在于“转化”二字——如何将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又如何发掘固有资源的潜力,转化出发展价值,这显然不仅是上海乡村需要思考的命题。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一周】从“五个中心”到乡村振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