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得分最高 蝉联第一

最新信息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得分最高 蝉联第一
2024-04-16 21:08:00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平均总得分为68.7/100。本次调研中,得分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平均得分为72.0,蝉联第一。
  “一老一少”的金融教育需重点关注
  本次调研内容沿用了去年金融素养评估框架的六个维度,即货币与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和投资、消费者权利和责任、财务规划、安全和保障六个维度,同时新增了考察长期财务目标和防范金融诈骗的相关题目,通过线上问卷,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采集了有效样本10375份。
  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平均总得分为68.7/100,相比去年的64.4/100有所提升,同时六个细分维度的得分差异相较于去年明显缩小,说明居民金融素养在具体构成上的分布更趋于均衡。
  就细分维度来看,财务规划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75.9分,说明受访者的规划意识较高,不过财务规划实践是否科学、正确,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相较而言,安全与保障是居民金融素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对保险相关的内容掌握不足。
  同时,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在不同年龄、地区、性别、学历、收入群体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年龄群体间的分布呈“倒U型”——18岁以下受访者的平均得分仅为51.6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尤其对收支与信贷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老年群体则需重点加强对金融信息来源的甄别能力和对自身消费者权利与义务的了解。
  金融素养三问全对者仅24.4%
  “假设你有10000元,放在家中,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第二年,这10000元的购买力是下降、上升还是不变呢?”
  这是一个著名的问题。在学术界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中,Lusardi和Mitchell(2008)曾设计了关于通货膨胀、利率和多元化投资三个问题来测量金融素养,被称为 “Big Three”(即金融素养三问),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国际性的金融素养测验中。
  在本次调研中,能全部答对三道问题的受访者占比仅为24.4%。不过,和去年的21%相比,已经有所提升。在三道问题中,受访者对通货膨胀的掌握最好,70.8%的受访者了解通货膨胀会导致金钱购买力的下降;55.9%的受访者了解在复利的作用下收益可以实现“利滚利”的效果,但涉及实际利率计算的问题时,正确率则下降至41.5%;多元化相关问题仍然是正确率最低的题目,说明仍有多数受访者不具备分散风险的意识,缺乏多元化资产配置的能力。
  传播知识、促进实践要同步作用
  “某理财产品期限是3个月,年化收益为4%,它的实际收益率大概是多少?”
  答案是1%。这是本次问卷调研中正确率最低的问题,仅有四成受访者回答正确。从问卷回答的总体情况来看,涉及金融实践、金融计算的问题是受访者表现较弱的部分。
  事实上,多项数据显示,金融实践有助于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家庭理财决策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普遍高于非决策者,前者的平均得分比后者高8.2分,尤其是在财务规划维度领先最多,前者也更注重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同时,金融行为参与度与金融素养呈正相关,排名前20%的高分样本参与过的金融行为数量显著高于排名后20%的低分样本。
  “金融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居民将知识应用于财富生活中,提升财富管理水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表示,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同监管部门、金融服务机构一同探索,从传播知识和促进实践两种途径同步作用,全方位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上海得分最高 蝉联第一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