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队伍年轻化 “85后”带领乡村治理靠什么——看上海乡村书记的“朋友圈”

最新信息

村书记队伍年轻化 “85后”带领乡村治理靠什么——看上海乡村书记的“朋友圈”
2024-04-18 05:55:00
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乡村发展中,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个带头人,可以说,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书记是关键。
  村书记的队伍正在年轻化。拿浦东新区来说,全区355个村,“85后”村书记有36位。没有老书记的人情练达、威信声望,年轻书记要在广袤乡野大地上既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又办好老百姓的事,不那么容易。
  幸好,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者翻了几位村书记的电话通讯录,发现今天的乡村治理,离不开这些带头人的“朋友圈”。
  不需要别人服我
  把事情做好就行
  三年前,王少华刚从机关出来,赴任奉贤区金星村的村书记。这个一大半面积被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迟早要动迁的农村,当时连个固定的村委会办公楼也没有。不过,处于两区交界、城乡交融之地的金星村,集体收入水平还过得去。2023年集体收入总额达864万元,全村可支配收入522万元。
  王少华也有现实的顾虑。村里没有“再生资源”,这一任把钱花完了,下一任怎么办?比治理工作更难的是解决信任问题。前几任老书记一直干到退休,他们的个体发展几乎完全和这个村捆绑在一起,老百姓愿意相信,“你能替我办事”。王少华可不一样。上任村书记时,他只有35岁。工作要想开局,必须得做一件在老百姓心里顶重要的事情。盘来盘去,只有动迁。
  金星村的动迁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早在2008年前后,金星村西半部分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那时起,所涉的100多户村民翻建房屋的请求都不再批准,时间一长,有的房屋成了危房。但城市开发有时序。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大项目在金星村落地开发,动迁腾地工作也无法提上日程。
  想要做成这件事,首先要获得镇里的财政支持。王少华翻了翻手机通讯录,找到两个熟悉的名字。一个是和金星村结对的“双休日书记”。早在数年前,当地5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组成了一个“双休日书记团”,利用周末时间下基层做些宣讲工作。另一个,则是金星村所在片区选出来的人大代表。
  工作上,王少华与他们接触不多,也谈不上有私交。可当王少华拿着一张张在村民家里拍摄的危房照片,敲开他们的门,都顺利获得了支持。往后,王少华但凡去镇里参会,就一定拿出这组照片,把村里的实际情况反映到各个口子。终于,金星村被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区域可以征收了。2022年10月,征收土地预公告在网上发出,所涉村民拿到了土地补偿费。
  办成了一件大事,王少华想趁热打铁,带着村民再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王少华又一次翻遍通讯录,打电话给镇里几位有过几面之缘的领导。听说是为了金星村集体征收的事,大家都愿意对接项目。而接待这些项目投资人之前,王少华特意找了一家广告公司,“泡”了一整天。一是为了学些自我推广的话术,二是用村里现有资源串点成线,做了一张规划图。
  就凭这一张规划图纸,他竟然打动了一家经营人才公寓的企业、一家创客基地,还有不少农业企业、旅游公司愿意来村里经营高标准的千亩良田项目、民宿项目、文旅项目。
  在金星村的村委班子里,论年龄大小,王少华排倒数第二,资历尚浅,带团队不那么容易。王少华的办法是以心换心,先把大家拉进自己的“朋友圈”。如今,村委会墙上贴着他很喜欢的一句话: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我不需要别人服我,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把事情做好就行。”
  上个月,王少华去浙江大学参加了基层干部培训,离开整整一周,村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他连工作电话也没接几个。一位老书记跟他交心,看一个村书记干得怎么样,就要看他出差时的电话数量。一直接电话,说明下面凡事都要请示;一个电话没有,说明管理松散。“我的宗旨是充分赋权放权,条线上的事情就让条线上的干部去办,我只管疑难杂症。”
  只有书记到场了
  村民才觉被重视
  17岁在部队服役期间,陈天燕和亲生父母,一对温州商人相认。
  从小生活在浦东万祥镇一个滨海小村子里的陈天燕,就这样多了个“富豪”身份,周围人都觉得她的人生会从此走上另一条路:做生意、继承家产,或做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陈天燕却选择了让人不解的生活方式:回到万祥镇。2023年5月,万祥镇任命陈天燕到新建村挑起乡村振兴大梁,她成了一名村书记。
  新建村是万祥镇三个保留村之一,也是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西北门户。村里没有工业,只有1900多亩田地,80%以上用于水稻种植。刚到新建村做书记时,村集体账上有50多万元,每年集体收入3万元,加上财政转移支付,勉强覆盖村内综合帮扶开支。
  这样一个“穷村”,听说陈天燕要来做书记,老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一来,“万祥这个地方不大,关于我的身世,有点年纪的叔叔阿姨无人不知”。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来做书记,图啥?二来,陈天燕因此前在居民区工作时,带动社区自治工作表现出色,已受益浦东新区的基层干部队伍激励措施,成为一名“享编”干部。不过按照当时的政策,一旦从居民区调到村里,编制就没了。镇里领导也在给出岗位调整意见的同时,让她“再考虑考虑”。
  这几乎是陈天燕人生中最纠结的一次。“当兵、退伍、结婚、生子,我好像从来没犹豫过。但这回我真的犹豫了。”
  得益于毗邻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新建村尽管基础薄弱,近些年却得到各方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万祥镇政府、港城集团与爱奇艺奇秀直播三方合作开发运营的“港城·奇秀梦想中心”,如今就落在新建村;港城集团还与万祥镇新建村合作,策划整合村集体资产、空置农宅与水域资源,打造“露营基地+三灶港水上运动+高品质民宿”的田园文旅等项目。
  可陈天燕并不想坐享其成,大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拿“无人农场”计划来说,市级部门将无人农场项目放在新建村的千亩良田上。可规划范围内,还涉及180余个本地村民的墓穴。要想整体开发、集中管理土地,必须得到这些墓主人亲属、后代的支持,完成统一迁址。一家一家做工作,有的村民愿意给陈天燕这个面子,有的却执着于旧观念。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村书记或许会把任务分解一下,让班子成员分头动员。陈天燕没有这么做,每家每户她都自己上门,她要亲自找到解题的“钥匙”。
  “其实干过农村工作就知道了。老百姓不是说多在乎利益,更不是说我不放权、不信任同事,而是不管事大事小,只有书记到场了,村民才觉得你在乎我,把我放心上。他们要的是被重视。”或许比起很多村居干部,陈天燕有个优势就是“有钱”。陈天燕说,自己虽然年纪小,可一到村里,大家就天然信任她。“有几个老人明说,因为你不缺这点钱,所以能公平办事,能不在乎那些小利。”
  财富有时还会带来特别的社会资本。去年以来,陈天燕动用自己的亲友、战友“朋友圈”,帮村里招商引资。半年来成功招引注册型企业6家,预计今年产税千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当然会有人不服,人家会说她有个有钱的妈。”但陈天燕从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她说:“我认这个妈不是为了她有钱,同样,我为这个村办点事儿,也不是为了自己邀功,就是万祥镇养育了我,我想回馈它。”
  今年年初,浦东在全市范围率先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工与居民区社工之间有序交流、农村社工在街镇之间有序流动,陈天燕为了农村放弃的岗位编制回来了。陈天燕觉得特别光荣:“你看,只要努力干事,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使出“砍价绝学”
  跟银行打价格战
  人的成熟与沉稳,有时是自身禀赋,有时是因为经历过事。二十来岁做社区干部时,薛黎荣就啃过“硬骨头”。为干好拆迁工作,甚至被居民拎着刀威胁。
  三十来岁,党组织又把浦东新区张江镇唯一的规划保留保护村——环东中心村,交到薛黎荣手上。这个村集体多年没有增收了,他得想办法“变”出钱来,给村民分红。
  在没有多余建设用地、没有厂房资源可租借的情况下,要干出一番事业,难度不小。薛黎荣却大胆撬动资本杠杆,为村里上马了1.5亿元的保障房投资项目。当年均收益700万元的投资测算结果在村民大会上公布后,许多老百姓欢呼着投下赞同票。
  这两年,环东中心村除了仅存的6处厂房每年租金收益约100万元外,几乎再没有可增值的资源。直到一次区领导到环东中心村走访调研,彻底打开薛黎荣赚钱的“脑洞”。区领导提议,既然村子紧挨着园区,为啥不把保障房的生意做起来,再建一些商业配套,完全不愁没生意。这是环东中心村致富的绝佳机会。薛黎荣决定立即开干。
  以往浦东的保障房项目,都是建设在国有土地上。环东中心村要想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房,首先碰到的是土地局限。村委会把现有的6处厂房都分析了一遍,发现仅一处占地4000平方米的空间较适合,但因为容积率太低,按照现有规划修建,只能增加约50套房,改造成本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镇里帮助薛黎荣向上反映,得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指导,最终落实了建设用地指标,还将项目地块建筑限高提升到24米,这样一来,再建保障房,套数就可以增加到500套。
  解决了地,接下来就是项目审批。因为此前浦东没有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保租房的实践,相关审批也没有操作路径。在张江镇的支持下,环东中心村专门成立了村书记挂帅,村“两委”青年党员、镇下派党员干部组成的联合攻坚项目小组。大家以前干的都是社会治理工作,现在要开始学着看规划、跑审批。“起初谁也不知道怎么跑,拿着材料去审批部门,发现缺这少那,再回来重新准备。”得知这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审批部门也愿意配合,共同投入这场新试验。终于,环东中心村走通了浦东首个集体土地上建设保租房项目的各个环节。
  不过,要让一个村自己投资建设一栋楼,难题又来了。“我们村里必须先成立一家集体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才能搞投资建设。”在此之前,上海几乎没有一个村干过这种事儿:招聘专门的财务、项目主管、拥有建筑师资质的相关人员,还要在有关部门申请到二级开发资质。成立公司后,薛黎荣担任公司法人,公司逐步进入常规运转,下一步是融资。环东中心村集体账户里原有5000余万元,按照规定,其中部分可用于建设类投资。但距离造一栋楼的1.5亿元成本,缺口很大。
  夹着一本设计方案、一本保障房运营合同意向书,薛黎荣敲开了银行的大门。从一开始拿到3.5%的年化利率,到后来逐步降到3.2%、3.0%,薛黎荣几乎使出毕生“砍价绝学”,整日游走在各家银行之间,跟他们打起价格战、心理战。第六次走进农商银行,薛黎荣终于和对方达成年化利率低于3%的协议,几乎是同期银行放贷的“底价”,环东中心村保障房项目总算有了开工底气。去年10月31日,锣鼓声中,项目宣告奠基。
  记者手记   乡村有未来
  城市才有更多可能
  采访了几位“85后”村书记,他们几乎是上海各区目前最年轻的一批乡村发展带头人。相比老一辈,他们除了掌握现代化治理的工具,还具备更多专业化的科学治理能力。
  有趣的是,在他们带领乡村致富的故事里,仍藏着传统治理格局下“能人治理”的内核。特别在面对土地的瓶颈、城市边界的扩展、农村空心化的程度加深等种种社会现象时,书记们除了守土有责,还必须调动身边可调动的一切资源,为一个乡村的未来铺路。
  可以说,一个村书记的“朋友圈”有多大,一个村的想象力就有多大。
  王少华的法宝是运用好各上级领导与乡村的工作连接,用自己的智慧把这种“弱连接”变成“强连接”。陈天燕的殷实家底被她拿来“私为公用”。温州人与生俱来的经商才华也在乡村招商引资时发挥出关键作用。而当上级部门、职能部门主动加入到村书记的“朋友圈”时,乡村振兴工作往往能释放更大的活力。
  比如,当1.5个亿的大项目摆在面前时,环东中心村之所以能接得住,不是光依靠薛黎荣的闯劲,更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到位,以及给足基层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
  当然,各级政府更应想方设法为村书记赋能,为村集体赋能。一方面,通过打通晋升渠道,让村干部看到职业发展方向,激发更大干劲;另一方面,通过更有效率的财税分配机制,调动乡村盘活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让更多乡村具备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只有乡村有未来,城市的未来才有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村书记队伍年轻化 “85后”带领乡村治理靠什么——看上海乡村书记的“朋友圈”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