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无事不扰”应有回响

最新信息

落实“无事不扰”应有回响
2024-04-18 10:05:00
默达
  近日,安徽芜湖召开了一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布会”,除公布相关行动方案外,对舆情热点的回复引发外界广泛关注——有网友反映繁昌区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当地第一时间组织专班进行调查核实。
  目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其中执法检查26次。这组数字远低于网友反映的情况,但也确实算不上少,平均下来每周至少一次,且仅针对该企业,域内整体情况还有待查明。会上同时还提到,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开展了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下一步还将对执法检查的合法合规性和必要性作进一步全面调查。究竟有哪些部门参与其中,企业对检查走访的态度如何,这一关键信息或许能成为问题的突破口,找出民营企业的痛点所在。
  你说是“检查”,他说是“指导”,双方的实际感受不同,究竟谁有理?套用一句“互联网黑话”,要问问相关部门和个别民企的“颗粒度”有没有对齐。近年来,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名为“莅临调研”实为“走走过场”,看似鼓劲提气,实则效率低下;下的是“空指示”,讲的是“外行话”,对真实存在的问题却拿不出解决方案。这些与其说是“指导”,倒更像是“打扰”。
  若政府的执法检查行为缺乏约束,还会增加权力寻租和“吃拿卡要”的风险,给民营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至于“不愿和政府打交道,谈检查色变”。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通报了河北霸州执法检查“67天罚款6700万元”一事,多人被处分。乱执法、滥执法等现象不仅侵害涉事企业的合法权益,更给地方营商环境建设添堵。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无事不扰”被多地写入市场监管和法治政府建设方案之中,许多政府部门推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试点“企业宁静日”,旨在践行“最小必要原则”,给足企业心无旁骛、自主生长的空间。这些举措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落实不够彻底,缺少反馈监督等问题。其中有执法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责任,政企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应反思——部分“指导走访”是否合理必要,会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问题需要实打实的支持,绝不能沦为形式。
  还有一个信息值得一并关注——芜湖市“政企早餐会”迄今已举办108场,及时公布办理反馈并接受社会监督,确实解决了一些民营企业的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并非一日之功,被指出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时时有落实,事事有回响,从实际情况出发,多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让企业讲一讲“心事”。也期待当地政府及时做出调整,用公开透明的调查结果回应公众的质疑。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落实“无事不扰”应有回响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