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法治政府评估:上海深圳北京排名前三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待提高

最新信息

百城法治政府评估:上海深圳北京排名前三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待提高
2024-04-22 13:56:00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近日发布《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3》(下称“蓝皮书”),对国内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南京、宁波、厦门、苏州、无锡的得分率较高,位列前10。
  蓝皮书评估的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所在地的市、4个经济特区市、18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47个根据人口数量选择的其他城市。
  蓝皮书的评估指标体系共有11项一级指标、34项二级指标,71项三级指标(观测点),共计1000分。2023年度,有97个城市得分率在60%以上。
  “法治政府评估相当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体检书,我国法治政府水平整体较上一年度稳步提升,一些城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政府建设经验,但也要看到,在行政执法、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蓝皮书项目组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间的指标得分存在极化现象,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
  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中有升
  蓝皮书显示,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中有升,11个一级指标中有8个的全国平均得分率比上一年实现有序增长。
  蓝皮书特别指出,法治政府建设举措正逐步精细化。
  例如,关于“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情况”这个三级指标,一些获得满分的城市不仅能够按照规定公示权责清单和就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并予以说明,而且在清单的标准化层面自我加压,通过清单内容的标准化建设、表格化管理,检索过程更加高效便利,做到了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统一。
  蓝皮书还特别指出,法治政府与数字政府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评估发现,六成以上的地方政府均通过战略规划、发文等方式明晰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广州、深圳、南昌等城市政府相继提出“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实质措施,破解数据要素流通等制约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推进,但城市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
  首先,总得分领先的城市并不是每项指标都领先。
  以前10名的城市为例,其总得分率从78.97至83.56,最大相差为4.59,但11项一级指标的得分率最大相差远大于此。比如,“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这个一级指标,第1名上海与第10名厦门的得分率相差31.25。
  总排名第1名的上海市,在11个指标中取得了4个第1,但“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这个指标却排名第10。总排名第10的无锡市,在11个指标中却只有一个指标排名第10。
  “这说明,整体性政府建设本身一定程度上存在‘点状’推进的问题,相对欠缺在制度层面系统发力的合力。”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其次,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与城市首位度发生偏差。
  27个省会(首府)所在地的城市中,有20个没有进入前三十。
  福建省内,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市,得分大幅领先省会福州;山东省内,排名第1的是青岛市,其次是淄博市,其从上一年的第24位冲至本年的第12位;安徽省内,排名第1的并非近年来城市影响力急剧提升的省会合肥市,而是位于安徽西部的六安市。
  第三,省域之间的法治政府评估得分差距较大。
  除了4个直辖市,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份,其中中西部地区城市只有5个。
  此外,河南、河北、辽宁分别有8个、6个、5个城市参与评估,占比19%,却无一个城市进入前30名。实际上,上一年度的评估结果中,同样如此。
  行政执法评估“三降一升”
  法治政府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一些关键领域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满意度。
  行政执法是蓝皮书评估分数最多的一个一级指标,总分为130分,今年的结果呈现“三降一升”。
  100个城市的平均得分率为63.42%,与上一年相比,平均得分率下降9.92个百分点,波动较大。
  得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城市共48个,占总数的48%,得分在平均分以下的城市共52个,占总数的52%,与上一年相比,得分在平均分以上的城市减少1个。
  行政执法项下的各城市最高得分率为83.54%,最低得分率为41.46%,相比上一年分别下降5.18个百分点和17.41个百分点,最高得分率与最低得分率差值相较2022年扩大了12.23个百分点。
  蓝皮书指出,这说明各城市法治政府建设差距有所增大,部分城市法治政府建设动力显著趋弱,亟须强化。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3条规定,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但现实中,有的地方存在“即停即罚,拥堵依旧”的情况。
  蓝皮书发现,调研城市范围内,基本实现了违法投诉举报热线统一归集至12345热线,但不少地方将急救、火警、治安类案件以外的投诉举报事项一律定性为“非紧急事项”,不再加以二次区分,导致占道经营、违法停车等有必要及时开展执法的事项亦需等待3—5个工作日方能得到处理,造成行政执法不及时或举报违法行为与实际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一致等现象频发,以投诉举报为线索的行政执法工作时效性受到显著影响。
  有的地方在土地征收之前,“以拆代征”,先行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甚至连带拆除部分合法建筑,以达到加快拆迁、完成征收的目的。
  蓝皮书发现,有近70%城市住建部门存在未能清晰公布本部门执法的救济渠道的情况,仅三分之一的城市住建部门能够制定并公布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或目录,其中部分还存在事项界定笼统模糊、执法决定限于行政处罚的问题。另有一些城市住建部门采取将执法信息汇总后统一公布或是摘取典型案例的方式公布,导致超期公布、遗漏公布。
  蓝皮书还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行政许可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不高,程序意识不强。
  以行政强制中的强制拆除案件为例,该类案件行政机关的胜诉率仅为13.12%,其中39.26%的案件确有存在违章建筑的情况,但因适用法律错误、适用程序违法、证据材料不充分等,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在浪费了行政执法资源的同时又纵容了违法行为。
  营商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指标总分为90分,被评估100个城市的平均得分率为60.87%,与去年相比,得分率小幅下降。
  蓝皮书评估结果显示,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方面,各地方政府的工作表现亮点突出。
  比如,绝大多数城市均设置“企业设立”相关专栏,明确创办企业所需材料与条件等,并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多数城市已建立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并开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专项活动,部分城市加强涉企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的程序与强度。各地政企沟通机制初步建立,大部分城市在制定和出台涉企政策文件时充分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政企沟通。
  蓝皮书同时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中仍存在若干薄弱环节。
  比如,各地政府诚信履约情况不容乐观。政府在与私人签订的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履约争议中,行政机关的胜诉率都不高,不少地方发生了因政府换届、领导干部更替而违约毁约的现象。在被评估的100个城市中,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有47个。
  此外,公平竞争审查实效性有待提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亟待进一步规范。评估显示,本项指标各城市平均得分率仅为55%。在被评估的100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均可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检索到在被评估时间段内存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在被评估的100个城市中,仅有35个城市未被发现在政府采购领域存在针对不同市场主体设定差别或歧视待遇。
  早在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就启动了地方法治政府评估工作。近年来,评估已形成庞大的数据体系,对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治政府评估的指标主要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结果性的,后者的主观性较强。”赵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正因为评估以建设性指标为主,对地方政府法治建设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时,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标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百城法治政府评估:上海深圳北京排名前三 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待提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